第A02版:要闻

这个粮储库绿色储粮技术全国领先

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加持下,存储8000吨成品粮所需人力不到原先一半

  本报讯 夏季高温,粮食储存情况如何?昨日,记者在江苏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看到,在最大容量为8000吨成品粮库中,成垛的袋装大米安稳地存放在20多米高、18℃左右的低温房里,上百个温湿度传感器以及纵横交错的分布式光纤对每一垛粮食的温度、湿度等进行精准监控,管理人力成本不到原先传统模式的一半。“作为全国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单位,国储库用先进设施和科技实现了储粮保质保量保营养。”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人士说。

  走进高20多米的成品粮库,入门处的柜子上有“成品粮低温库自动收发系统”字样。仓储部部长刘海燕介绍,在这个全国首个成品粮全自动机械化立体库,8000吨粮食可分为11层、8000个方格来存放,每个方格的粮垛都有独立的编号,有自己的身份档案。在中控室电脑上看到,11个模块里的方格分为蓝色和白色。“蓝色说明是有粮垛的,白色说明是无粮垛的。管理人员轻点鼠标,利用电脑上的仓库管理系统和仓库控制系统,就能让方格内的提升机和四向穿梭车沿着轨道将粮食送到指定堆垛,这样每一垛粮的进、出实现自动化管理,大大减轻了管理压力。”刘海燕说。

  粮食锁鲜、保鲜,精准控温是关键。走进堆有一垛垛粮食的低温库里,感觉很凉爽。墙边的显示器显示温度为18℃,湿度为70%左右。保管组组长龚超介绍,整个低温库由8台工业空调机组降温控温,使库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8℃左右,与传统成品粮仓库相比,储粮效果更好,粮食在保存半年多后仍能吃出新大米的口感。每一个粮垛由一袋袋整齐码放的粮食组成,且都有专属编码,粮垛间分布有温湿度传感器、分布式光纤。“这样,我们就能通过电脑上每一垛粮的温度、湿度等数据精准监测粮情,”龚超说。4400平方米的低温库每天仅需2人巡查,相比以前仅能存放1000吨左右的六七百平方米的仓房,人工成本明显降低。

  令人欣喜的是,国储库还有很多设施建设水平居国内一流。成品粮库旁边,有单仓内径达24米、装粮高度24.5米的浅圆仓,采用了国内目前最先进的架空式平底多出口双层顶仓型,可减少上层粮食升温、延长仓上层设备寿命。仓内配有23根测温电缆,这样垂直方向每隔2.5米左右就有一个温度传感器,粮温粮情监测更精准。另一边的散粮平房仓也不简单,采用了国内先进的双层顶自然通风屋面架构工艺,利用屋面坡度产生的高差及百叶窗的设置,使仓内隔热层的空气形成风压和热压差,进而像烟囱一样及时排出积热、达到隔热效果。平房仓内装有信息化、智能化装备,使用横向通风和充氮低氧保粮技术,实现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储粮新模式。(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