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助餐员成“健康哨兵”

  本报讯 “阿姨,阿姨……”昨天10点多,在江阴城区西大街花园一户老人家门前,西大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助餐员”严书林喊了数十声无人应答,严书林依然耐心地叫喊,就在记者怀疑屋里没人时,一位老人蹒跚打开了门。小严进屋帮老人把饭摆在桌上,“有的老人耳背手机声都听不见,又独居在家,有时光敲门等待就要10分钟。”

  记者了解到,西大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助餐点去年3月投用,第三方运营机构泰富康养的两位“助餐员”负责日常运营。“中央厨房统一配餐,一个人负责助餐点的接待,一个人负责送餐上门。”站长戴金玲告诉记者,现在每天约有45位老人用餐,有10多份需要派送上门。

  “前几天这一户跑了好几趟都没送成,无奈之下只能联系老人的儿子。”送到服务中心对面的公安小区时,小严回忆起前几天发生的一幕场景,“老人睡眠不好有吃安眠药的习惯,儿子打了20多个电话也没接,回来才发现老人睡得叫也叫不醒,赶紧把老人送医院去了。”小严打开手机告诉记者,每位用餐老人家属的联系方式他们都有,就是为了能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对接。脚踏热浪送餐上门的过程中,“助餐员”成了“健康哨兵”。“有一次叔叔阿姨两个人在家,进去送饭时发现,坐着的阿姨突然身体就往下滑。”小严说,幸好当时扔下餐盒就把阿姨拉住了,“人一摔,问题可大可小,过后我们把这个情况及时反映给了老人子女。”小严说,送餐时留心关心一下老人的身体情况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回到助餐点,小严已是汗流浃背,用餐老人正陆续进出。记者注意到,有腿脚不便的,戴金玲每次都会赶到前面帮他们开好门。“我妈心脏不好,但是也不能老在家待着,她今天会走到助餐点,走得慢会晚一点到。”“我妈记性不好,可能会忘记吃饭,需要打电话提醒一下。”子女的需求,用餐老人的身体情况、用餐习惯,戴金玲通过日常微信交流已非常熟悉。(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