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9日,一场水上救援训练在太湖鼋头渚水上码头进行,主角是30余名水上处突救援队队员——这也是全省首支公安、消防部门混编的水上处突救援队。成立一年来,这支救援队历经从内到外的“强筋健骨”,队员从游泳健将升级为救援“老师傅”。在水系发达的无锡,“水下一张网”的建设不断加快。
“之前,我市水上救援主要靠民间组织,缺少专业的官方救援队伍。因此,去年7月31日成立了专门的水上处突救援队。”无锡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南门派出所所长刘坡介绍。水上处突救援队分为两队,分别驻扎在南门派出所、太湖派出所,负责不同辖区的警情。队员选拔的基础标准是水性好、体能佳。“但自己会游和能救人还是有区别的,救援靠经验,也靠团队作战。”刘坡说。扛艇、开船、抛绳、抛圈……在训练现场,队员反复打磨救援项目。对于落水警情,水上救援只有黄金4分钟,救援人员速度越快,落水人员生还的希望越大。“如今我们的队员已经练出‘感觉’,速度不断提升。”刘坡说。
6月以来,市民“玩水”项目增多,水上救援任务也随之增加。“近几天已经救了5人。”无锡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太湖派出所副所长钮小栋介绍。本月25日18时35分,无锡市公安局接到报警电话,有一家三口在太湖中划桨板游玩,湖面风浪突然变大导致桨板无法靠岸。“天色已暗,再晚一点太湖上的救援难度将大幅增加。而报警人因为用手表电话报警,我们回拨时联系不上,很难确定位置。”钮小栋回忆。最后,处突救援队依靠风浪趋势判断桨板方向,半小时后,终于在距离岸边4公里位置找到漂在湖面上的报警人一家。
救人、捞车、捞物证等,都是水上处突救援队的工作范畴,趁手的装备能够辅助队员完成多样工作任务。训练现场,救援队队员通过救援装备车的机械臂卸下橡皮艇,车内还装有20余种常见救援装备。除了装备车,新型救援装备让水上救援不断高效:声呐技术探测仪,主要针对没有明确落水点的人和物搜寻;每秒速度达6米的飞翼,可代替队员飞奔到落水者身边;水上处突救援队自研的三角强磁,搜寻沉底的金属物件更高效……今年上半年,水上处突救援队参与处置全市涉水警情129起,其中救起落水人员46名,协助抓获非法捕捞犯罪嫌疑人6名。
(崔欣润 文/吕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