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明洁
7月26日晚9点,在托什干河畔,新疆阿合奇县广场文化演出正在火热进行中,一曲东西部民族乐器合奏《天山江南情》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婉转悠扬的二胡声,与新疆传统乐器库姆孜交相辉映,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吴文化发源地梅村二胡和柯尔克孜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生动展示了东西部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丰硕成果。
迢迢千里二胡传情,最是文化滋润人心。7月24—31日,新吴区以二胡为媒,开展文化润疆活动,共商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让民族团结的协奏曲在太湖之滨、天山脚下声声奏响。
吴音传声,“二胡新疆行”声声润心
2021年,载着100把二胡的邮政运输车辆缓缓驶离梅村二胡产业园,奔赴4800公里外的新疆克州阿合奇县。二胡运抵阿合奇县团结小学后,二胡特色班开设起来了,常态化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教学,无锡民族乐团的老师从二胡的基本构造开始,对琴头、琴轴、琴弦、琴弓等作详细讲解,并教授二胡演奏之法。
阿合奇县是柯尔克孜族弦乐器库姆孜的发源地,当地民间有句谚语,“伴着你生与死,是一把库姆孜琴”,足可说明它在柯尔克孜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无锡对口援建阿合奇县,库姆孜与二胡,这两个民族乐器的代表,交融碰撞出了艺术的火花。
“无论是阿合奇的库姆孜弹唱文化,还是无锡的二胡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都是推进各民族相亲相爱的桥梁。”阿合奇团结小学党支部书记史强说。“吴音传声,援疆润心”,3年来,阿合奇县团结小学三到五年级共有27名学生加入了二胡特色班学习二胡演奏。
“我喜欢二胡,是因为它的声音优美动听,练习的时候我感觉非常快乐。”11岁的柯尔克孜族女孩吉丽德孜说。她的同学阿依苏鲁学二胡已经两年多了,学会了拉《田园春色》《赛马》等曲目,“我会加强练习,演奏更多的二胡乐曲。”
杨森是阿合奇县团结小学的音乐老师,2021年起,他带着二胡班的学生与无锡的二胡老师每周“云端”相遇,隔空学习二胡演奏。为了更精进技艺,去年6月,他特意来到无锡新吴区梅村街道,拜梅村本地青年二胡演奏家陈莎莎为师,面对面、手把手学习了一个月时间。同时,学校的库姆孜老师也来到梅村,三人合力创作出了一曲二胡与库姆孜的合奏曲《天山江南情》。
弦韵悠长,声声润心。此次新吴区“二胡新疆行”,陈莎莎带着二胡来到了阿合奇县团结小学,与二胡特色班的学生、老师一起练琴,排练合奏《天山江南情》,并现场指导传授技艺。“经过莎莎老师的教授、示范、点拨,我和学生们的二胡技巧更规范了,水平得到了提升。”杨森说,二胡和库姆孜这两个民族乐器各有特色,二胡的声音更婉转,音色更明亮,犹如江南女子温婉细腻,而库姆孜就如草原牧民的性格,热烈而欢快,两者交融,别有一番韵味。
互鉴交融,乐器“小手艺”做成“大产业”
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托万克吾库萨克村,有一个民族乐器制作坊,走进其中,一个个乐器制作工匠正在埋头忙碌着。马穆提·热合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热合曼·阿布都拉的小儿子,继承了一手精湛的民族乐器制作手艺,只见他左手把一块桑木固定在木桩上,右手紧握的凿刀像啄木鸟一样飞快地起起落落,木屑飞溅,不一会儿,坚硬的桑木就被凿成瓢形,一把传统乐器——都塔尔的琴身基本成型。
这个村有着150多年乐器制作历史,制作的乐器有都塔尔、弹拨尔、萨塔尔、热瓦甫、手鼓、冬不拉等27大类、50多个品种,几乎涵盖新疆所有的传统民族乐器种类。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乐器制作技艺,1999年疏附县将村里的乐器制作专业户组织起来建立民族乐器作坊,2000年国务院命名该村为“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
新疆民族乐器村的发展变化,也彰显了对口援疆帮扶的成果。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及民族乐器作坊工匠,每年都会得到经济补助,使他们能专注于民族乐器制作和传承。乐器制作产业则带动村民致富,直接带动了500余名村民就业,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制作精良的乐器赢得了疆内外客户的青睐,产品销往乌鲁木齐、北京、上海等地,甚至还远销中亚、欧洲。同时,这里还建起了一座民族乐器博物馆,展陈百余件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吸引游客来民族乐器村旅游,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乐器制作技艺,推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交流交融渐入佳境。新吴区梅村被誉为“中国二胡之乡”,“梅村二胡”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梅村街道党工委委员黄铭石介绍,目前梅村集聚有20多家二胡生产企业,一年卖出二胡5万余把,全国每4把中高端二胡中就有一把是梅村制造,年产值近5000万元。新吴区“二胡新疆行”考察团一行边走边看,边与工匠们交流乐器制作之法,陈莎莎还即兴与工匠合奏了《赛马》等曲目,现场每个人都沉浸在了这份跨越千里的文化共鸣之中。“无论是民俗和谐相融,还是文化互鉴交融,形成心灵相通、其乐融融的现实场景,正是文化润疆追求的境界。”黄铭石说。
“梅美”与共,谱写民族团结协奏曲
乐音相通,江南弦音在塞外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感受到二胡的魅力,并喜爱上了它。阿合奇县文体馆内,青少年暑期班的排班表上有了二胡的身影,朱马巴衣·朱马哈德尔是阿合奇县文工团演员,他通过网络自学二胡两年,给孩子们当起了二胡老师。暑假期间,9岁的柯尔克孜族男孩依尔扎提每天坐公交车来到文体馆,学上半小时二胡,已经坚持了20多天,尽管目前只是拉空弦,但还是学得津津有味,“二胡的声音很美,我很喜欢,我会坚持学下去。”
在伊犁州霍城县,文化润疆工程也生生不息。比如霍城对接引入江阴市“天华民乐团”二胡协会,以“组团式”援疆方式推动“二胡进校园”项目,选派优秀二胡教师赴霍城的小学开展二胡教学,同时年投入100万元资金,成立“澄远艺术团”,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霍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常磊说,近年来霍城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推进新疆优秀地域文化和无锡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促使两地人民的心与心贴得更近,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古月琴坊负责人、二胡制作大师卜广军分别给无锡对口援助的霍城县、阿合奇县定向捐赠了二胡制作大师万其兴亲手制作的二胡。如何挖掘优势资源,让民族乐器制作焕发生机?他表示,期待“二胡之乡”和“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库姆孜之乡”等牵手合作,让乐器制作技艺在产业化的平台上“活起来”,形成产业规模,同时推动两地非遗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集制作、展示、销售、培训、演艺、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让二胡、库姆孜等民族乐器获得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各美其美,“梅美”与共,新吴梅村与大美新疆,两地在文化交流传承上有更多文章可做。新疆行期间,新吴区文联与阿合奇县签署了文艺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梅村街道与阿合奇县文旅局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梅村二胡行业协会与阿合奇县旅发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多领域展开文化交流合作。阿合奇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冷波说,经过无锡与阿合奇县多年文化润疆工程的推进,阿合奇的百姓,特别是孩子们的文化思想、视野、精神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