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太湖周刊

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演艺新业态在锡城接连出现

演艺新空间,城市展活力

  8月2日下午,无锡N1955南下塘文化创意产业园内,无锡民乐团正在进行首个音乐季闭幕演出前的排练。著名指挥家阎惠昌与乐手们配合默契,大家演绎了《十二月》《丝绸之路幻想组曲》《长城随想》等经典乐曲,美妙的音符传出排练厅,跃动在无锡古运河畔。

  这里是无锡民乐团的新址,由会议中心华丽转身为民乐演出新空间,包含多个小型排练室以及排练厅、剧场、民乐展示区、乐器销售区。未来,这里将是一处集演出、创作、培训、交流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近年来,演艺新空间成为舞台艺术创作的新趋势和文商旅融合的新形态。在无锡,一处处演艺新空间出现在景区、街区、商圈、场馆……它们带来了突出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演艺新业态,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

  打造“演艺+”新场景

  “我们基于惠山古镇历史定制的剧本已经完成,现正在排练,预计10月能呈现给市民游客。”开心麻花“乐游惠山古镇”项目计划于年底首演,项目方负责人、开心麻花集团董事长汪海刚告诉记者,他们结合无锡的历史文化,依托惠山古镇的文化资源,打造了一部古风实景沉浸式互动剧。该剧突破传统戏剧的场地限制,充分利用古镇内的老宅空间作为演艺空间,还将把非遗文化、古风艺人、文创零售等业态一并导入,令古镇呈现出年轻、活力的氛围。未来,在惠山古镇,庭院、祠堂、凉亭等不同空间,都将成为舞台,观众也将成为剧中人,参与剧情发展,参与演员互动,开启紧张有趣的古镇之旅。

  区别于城市剧院、专业剧场等传统演出场所,演艺新空间的出现带来了艺术的跨界融合,不仅打破了常规的艺术创作思维,也深刻改变着观演关系和观看方式。“舞台形制、观演关系的变化,会让观众获得不同于以往、更加丰富细腻的观剧体验,这对于当下的年轻人尤其具有吸引力。”在专家看来,在演出内容上,这些演艺新空间的新式剧目,主要来自青年艺术家的创造创新,他们深谙艺术潮流,了解市场规律,而那些分布在景区、商圈、园区、街巷、剧场中的演艺新空间,更为其创意的迸发提供了舞台,也为其成长搭建了平台。

  换上服装,拿上道具,观众也能过一把戏瘾。在演艺新空间中,表演艺术联动多种业态,成为激活文化消费的新动能。“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发展趋势,正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补贴,鼓励辖区范围内的咖啡店、餐饮店、文创店及其他有文旅属性的店铺,增加演艺内容。”梁溪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演艺新空间不断涌现的过程中,舞台艺术与生活消费双向融合,拓展了演艺产业链,构建了消费新场景,培育了文旅新业态,通过政策引导,将培育打造更多“演艺+”体验新场景。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观看演出成为公众最为普遍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演艺新空间,不仅是戏剧空间,也是社交和消费场所。在上海,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的常驻剧场周边,引进了主题餐厅、酒吧和民宿,形成了演出、娱乐、休闲相结合的特色演艺街区。人们来到演艺空间,不仅可以观剧,还可以点上一杯剧目联名特调饮品,体验戏剧主题餐食,在精心布置的戏剧场景中拍照、打卡。未来,这样的模式也会在锡城出现。记者从梁溪区了解到,老政协片区内将打造SMG LIVE沉浸式艺术空间,整体定位为“演艺为核、产业为基”的文青创客园,将依托SMG《不眠之夜》(上海版)的团队及IP效应,打造江苏首家沉浸式演艺综合体,项目计划于12月首演开业。

  如今,到南长街听评弹、看脱口秀、打卡艺术展已成为不少市民游客逛街、购物、聚餐之余的新选择。南长街也形成了集文化、演艺、娱乐、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立体化消费场景。除了开头提到的无锡民乐团新址,行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大公桥堍的书码头、清名桥堍的运河文化艺术馆、伯渎桥旁的读库书店……一个个艺术空间不仅能为市民游客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带来高品质的精神享受,还承载着文化交流、休闲聚会、商务议事等多元的社交场景,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

  演艺新空间不仅带来了演艺新业态,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开发。与演艺相关的业态也成为街区、景区更新引入的重要业态。据了解,喜马拉雅投资及数字科技景区项目,计划在梁溪区设立第二总部,利用梁溪区的名人事迹、文化古迹、历史底蕴等丰富的文旅资源,结合AR、VR等高新技术赋能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颖、潮流、时尚等科技元素,吸引年轻客群前来参观打卡。“关于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原创剧本已在创作中,通过演艺项目,这片古老的街区将会成为一个大型的演艺空间。”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助力文旅融合和城市更新

  在城市日新月异的文化地图上,演艺新空间是城市不可忽视的活力源泉。演艺新空间的形态丰富多元,可以是传统小剧场的创新运营,可以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拓展;可以是景区、场馆的开放新模式;甚至街头巷尾的一间间小店,也可以成为“小而美”的戏剧发生地……当前,对于演艺新空间没有统一定义,但业界有一些基本共识,那就是演艺新空间要基于城市发展需求和区域定位,结合区域文化根脉、消费特点和空间资源进行建设。而深耕城市文化底蕴,加上内容与运营的创新,才是演艺新空间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这个暑期,跟无锡的气温一同飙升的,还有城市的热度。日前,俄罗斯和葡萄牙的手风琴演奏家、日本青少年友好访华团相继来到无锡,走进崇安寺二泉映月广场、阿炳故居,以音乐“快闪”的形式,开启了一段国际文化交流之旅。当得知阿炳故居是无锡民乐团的一个演出驻地后,外国友人不禁感叹,在这么有历史感的建筑里打造一个演艺空间,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观演体验,更营造了文化氛围,令城市空间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无锡市公益性小剧场建设实施方案》和《无锡市公益性小剧场建设标准》,目前,我市确定了公益性小剧场111家,接下来,将进一步推动演艺与文旅、影视、消费等融合发展,打造更多演艺新业态,将文化艺术更深地融入城市肌理和百姓生活。

  演艺新空间从“演艺”出发,在载体建设和业态营造的过程中,“内容为王”依然是“硬道理”。观察其他城市的做法不难发现,演艺新空间需要将新颖的形式、热门的IP与当地文化建立联系,这不仅有利于做出特色化、差异化的品牌项目,更有利于空间长期良性发展。“走进演艺新空间的不仅是传统的戏剧观众,更多的是娱乐型消费者和旅客,从这个层面来说,演艺新空间更接近于一种文旅产品。”业内人士指出,演艺新空间的建设,是艺术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位,需要有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创新理念与意识,也需要有打造精品的决心和毅力。以演艺新空间的建设为契机,要积极推进演艺产业与时俱进,助力文旅深度融合和城市更新。

  (韩玲、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