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全年29项水系连通工程完工6项、在建14项——

水系连通增强城市发展“水”动力

  近日,滨湖区雪浪山下,水晶湖新建工程已开挖1.5万平方米,工人们正在加紧建泵站。这个人工湖建成后与岳溪河相连,扩大片区蓄水能力,将使周遭上千名百姓和10多家企事业单位暴雨时不再受涝水影响。

  “无锡依水而建,要系统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进一步提升水质和水生态安全,使城市更好地可持续发展。”由此开展的全市水系连通三年行动从去年以来以蹄疾步稳的态势推进。市水利局信息显示,至7月,今年29项任务完工6项、在建14项,占比近70%。

  疏通堵点

  提升防洪安全水平

  工程建设导致不透水地面扩大,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增快,加上河道连通程度不够、区域调蓄能力下降,城市水安全风险加大。

  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断面水质达标的断头河、断头浜,以及行洪能力偏弱区域尽快恢复自然连通,不具备条件的则实施人工连通!去年我市开出水系连通“药方”,让雪浪街道下定决心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水晶湖。

  “以前遇到暴雨,雨水迅速积聚在这片区域,仅靠道路雨水管难以消解。”雪浪街道水利农机站长张澄宇说。去年,雪浪街道5家企业搬迁,与周边荒地共1.5万平方米要建水晶湖,向西北与岳溪河、龙王山排水通道相连,向南通过新建长200多米的水晶河与雪浪山排水通道相连。目前完成工程量85%,预计11月前建成。

  “人工湖提升了区域水资源蓄排能力,可有效应对极端暴雨天气,也有助于加强区域水循环,改善水环境。”张澄宇指着新建中的2座提升泵站说。夏季汛期丰水期,山洪沿河入湖,再通过岳溪河外排;冬春季枯水期,可通过泵站将湖水引向地势较高的南部,再通过三级溢流坝汇入湖中,给沿途林地补足水资源,又能提升景观效应。这个人工湖,亦是我市加强城市治理韧性,克服传统城市化进程中“重发展轻管理”问题的见证。

  全域化水系连通

  增强河网水动力

  “水系连通,让我们村里5个小塘连成一条河,这样下暴雨时地势低洼的农民家里不会再进水,也不用担心枯水期农田灌溉水不足。”锡山区东港镇东南村村民周永林说。

  现场看到,原先多年未清淤、岸坡遍布垃圾、杂草的水塘已整治一新,岸坡下还增设了一排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木桩,塘与塘之间的道路下设有2个直径约50厘米的顶管,这样相连成长约1公里的胶山北新河。“这个片区有400多亩农田,多年来守着双泾河、乔巷浜一东一西两条大河却排涝不畅,我们多次查勘后开出了将村塘相连增强河网水动力的方子。”锡山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中心现场项目负责人孙军说。连通工程去年12月启动,包括清淤、岸坡整治,新建涵站、加设顶管、增设U型排水沟用于畅流活水。目前已完成95%。

  “我市去年明确的三年内实施水系连通项目81个,一半以上在农村,城与乡联动,河网水动力才能整体提升。”市水利局人士说。

  打造优质城市空间环境,水系连通亦是关键。在锡山区主城区的东亭街道,从友谊路至新光路的待开发建设地块上新开挖了一条长330米、宽20多米的明河,被称为新明泉河,河水清澈如镜。河道一端与老明泉河相连,另一端通过地下管涵与张周桥港相连。“原有河网已跟不上防汛需求,老百姓希望解决暴雨时路面积水时间较长的问题。”街道河长办副主任倪海峰说。街道在反复商讨和论证后,于上半年新开了这条明河,增加了汇水面积。遵循水岸同建要求,这里还将充分考虑人行、车行的视线要求,打造层次分明的人文滨水岸线,成为锡东绿色生态廊道上的“亮仔”。

  市水利局河湖中心人士表示,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开展全域化水系连通,解决了以往建设过程中小、散、碎等问题,通过顶层设计、协同规划,形成综合治水新格局。

  系统改善水环境

  增进民生福祉

  老桃花港是江阴与常州新北区的交界河道,目前正在做水系连通“大手术”:北起长江,向南拓浚至建新河,后沿江阴与常州新北区交界线向南拓浚老桃花港西支至S122省道,江阴境内拓浚约3.3公里。“老桃花港可提升区域洪水北排长江能力,也能引入长江水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江阴水利局规建科科长徐志扬说。目前工程已完成82%。

  在徐霞客镇居民蒋玉娟看来,江阴水系连通有大动作,也注重整体提升水网重要节点。走在她家旁边的元塘浜,只见岸边一排菖蒲挺水而立,后面绿草如茵,错落有致、摆成心形等造型的绿化景观,以及整修一新的步道,像花园一样。她说,原先岸坡上垃圾乱堆、杂草遍地,近年来通过清淤疏浚、河道清障、岸坡整治等整体变美了。

  村民的“小确幸”源于江阴作为2年前全省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国试点之一,系统谋划、连片治理,构建“一核、两片、多点”水系空间格局和水生态安全格局。青阳镇、徐霞客镇、祝塘镇3个镇按照满足城市防洪排涝、水系连通及畅流活水要求,对30条河道开展综合整治。水系连通,留足了城市河湖生态空间和防洪排涝空间,增进了民生福祉,为城市发展、引资引才增强了“水”动力。

  (朱雪霞、见习记者 邹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