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区域新闻

甘露老人义务开班 教孩子学说家乡话

  本报讯 近日,在锡山区鹅湖镇甘露月溪书院一间教室里,童声朗朗,乡音袅袅。在一位老人的带领下,孩子们手捧讲义,用方言一句句诵读着,不时还传来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原来这是顾建明爷爷在教孩子们学说正宗的鹅湖方言。尽管讲义上有许多字并不认识,有些发音还觉得特别滑稽,一开始怎么也学不像,可正是这些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与兴趣。看,小朋友们一个个摇头晃脑、煞有介事地读着,显得饶有兴趣,乐在其中。

  “鹅湖方言是家乡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日常语言,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这里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素有‘金甘露、银荡口’的美称。”顾建明对方言颇有研究,在他看来学会并讲好方言,是对祖先乡土风情的赓续,也是对历史文化和文明的传承。“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眼下环顾周围,好多孩子已经变得根本不会说本地话了。他们哪怕在家中,也是讲普通话。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与损失。”顾建明不无感慨地说。

  为了让孩子们记住传统、留住乡愁,在当地关工委的支持下,顾建明义务办起了方言培训班,编起了方言讲义,开始教孩子们学说家乡话,感受乡音的美好。在教学中,顾爷爷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因势利导,不断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雨落不湿脚——让我们来猜猜这是哪个地方?”孩子们一个个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开始冥思苦想。“干路(甘露)。”大家一会儿因毫无头绪而暗自神伤,一会儿又为自己猜准了而欢呼雀跃。“要不,再来听听这些如假包换的鹅湖版歇后语吧!”随后,顾爷爷又搬出了新花样:“弄堂里拔木头——直拔直”“癞痢头儿子——自家个好”“盐盃头出蛆——呒人相信”……在顾爷爷的带领下,孩子们浸润于形式多样的方言氛围内,不知不觉,就在心中播下了方言传承的种子。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