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环保教育的匡村行动

  □李颖、孙德志

  惠山区责任督学走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匡村实验学校,根据督导要求,重点对教科研、教师发展等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学校开展的环保教育扎实有效,通过环保实践基地的建构,丰富课程,拓展空间,优化活动,使环保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给督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积极营造

  环保教育文化氛围

  学校通过升旗仪式讲话、环保小卫士培训、主题班会、参观环保基地等活动方式开展环保教育宣传。通过校园建筑外墙、走廊、教室回廊、食堂内墙、教室文化墙的环保专栏等文化布置来凸显环保教育理念。通过“小孩牵大手”、校门口设置旧衣物回收箱、植树节、河流污染校本调研课程等活动,营造一个从学校向社区延伸的绿色环保文化氛围。

  ■努力创建

  环保教育实践体验空间

  为创建优美班级,各班在教室角落相继引入绿色植物点缀美化,成为班级美丽一景。学校在班级一角增设垃圾分类筐,将废纸、饮料瓶等分类回收,由专人管理,定时送到垃圾分类回收房,回收废旧物再利用,不仅使教室更和谐美观,也使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提升了环保节能意识。

  项目启动后,学校配合垃圾分类活动的开展,将图书馆与实验楼之间角落处的废弃车库改建成垃圾分类回收房。每天有环保志愿者值班,负责将各班运来的废纸、饮料盒等有序收放,待库存满后卖给回收站,所得款项用于环保公益事业。学校对酵素制作房进行升级改造,在酵素制作房里既有实物陈列,又有相关知识的展板,现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学生每天去厨房收集生菜叶、水果皮,经厌氧发酵,制成环保酵素,密封至特制容器,经三个月发酵取出。环保酵素可作为清洁剂,发酵剩渣也可作有机肥使用。

  学校不仅维护和提升校内实践场所,也不断拓展校外体验空间。学校开展环保项目以来,多次邀请无锡慈济环保教育基地的志愿者来校作环保讲座。学校附近的杨市社区福山村委厨余垃圾处理中心正式运作,学校与社区对口的小学、幼儿园一起成为福山村厨余垃圾处理中心的协作单位。学校定期组织师生赴该中心参观,劳动实践,让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师生内心。

  ■尽心开发

  环保教育实践体验课程

  学校将根据自身特点、条件及教育实践经验的累积,在原有《酵素制作》《种植》基础上,开发环保校本课程,并且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每周五下午按照课表上课,课程有计划、有方案、有实践、有考核,确保环保教育课程有效落实,打造有特色的环保品牌课程。

  将环保教育与志愿者活动相结合,在动手实践中获得体验提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家庭、学校入手,在绿色行动中强化体验,形成习惯,是环保教育取得成效的必由之路。学校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的志愿者组织,参与清理卫生死角、清扫街道、植树造林等环保志愿活动,在这些环保活动的实践体验中,让绿色环保的理念和责任担当内化于心。

  学校还将环保教育与科技教育相结合,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品格。每年春季学期开展的校园科技节,以“环保与科技”为主题,围绕该主题,学校邀请专家开设“环境问题离我们远吗”主题科普讲座,举办以环保知识为主的“科技知识竞赛”,开展以“未来的垃圾处理”为主题的卡通画和科技小报比赛,举办以“环保节能 新能源使用”为主题的科技小制作比赛和科技创意金点子设计比赛。这些新颖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们或通过独立思考,或采取小组合作,或求助家庭成员共同完成科技项目。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环保的理念自然渗透到学生的品格养成之中。

  ■不断完善

  环保教育品格养成的多元评价

  学校将环保建设纳入了学校的日常管理。每周五放学检查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节水节电、不乱扔杂物,都与流动红旗挂钩,也与优秀班集体的评比挂钩。学校还鼓励各班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展班内外、校内外环保项目,争取申报“环保特色班”。完善期末“综合素质评定制度”,学校将每个学生开展志愿劳动和环保教育活动的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定考核。学校的志愿者岗位中有一类是“环保小卫士”,学校设有相关评比制度,激励先进,在学校每月之星评比中,“环保小卫士”占有重要的一席,特别优秀的“环保小卫士”可获得校长特别提名奖,在开学典礼表彰会上与家长一起走上红地毯,接受表彰奖励。

  环保教育重在平时,重在理念,落在行动,希望学校持续进行环保教育,在已有基础上取得更大成效,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作者系惠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