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阴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公安专业力量和人民调解员各自优势,全域推行“警调对接”,统筹推动机制融合、信息聚合、力量整合、工作联合,不断提升矛盾纠纷调处能力,有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底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建强专业队伍 夯实力量之源
江阴公安始终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目标,以基层派出所为主体,按照“1+2+2”模式实体化运作,由派出所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统筹部署“警调对接”工作;由1名分管领导与1名基层经验足、沟通能力强的民警为直接责任人,扎口驻所人民调解室具体开展工作;由司法局统筹调配2名专职调解员担任驻所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调处化解工作,确保矛盾纠纷彻底化解。
为进一步充实调解力量,江阴公安巧妙吸收老干部、老党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物业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加入兼职调解队伍,合理有效排查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有效将“警调对接”调解阵地前移。目前,全市共配备专职调解员52人,兼职调解员100人。
同时,江阴公安会同市司法局定期组织调解员集中培训,重点强化政策法规、沟通技巧、调解方法、群众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技能,全面提升调解员专业素养。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员微信工作群,不定期推送法律法规、典型案例,打造资讯接收和经验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复盘会,通过“自评+互评”方式督促调解员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履职能力。
强化多元调解 防止矛盾升级
今年3月,申港派出所辖区居民李某夫妇经常争吵,社区民警接到报警指令后,立即找到李某,详细了解了夫妻俩产生纠纷的原因,并及时将矛盾纠纷向街道综治中心进行了推送。民警与街道工作人员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多次对夫妻俩进行普法宣传和劝解引导,夫妻关系逐渐缓和,最终达成和解。
矛盾纠纷类警情始终在派出所接处警中占有较大比重,江阴公安以“案结、事了、人和”为最终目标,主动变机关化“坐诊”为实战化“出诊”,要求社区民警每日必须下沉社区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通过定期召开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各方调解力量的职责。对民警处警调解未果、社区民警工作中新收集掌握到的矛盾纠纷,进行逐件分析研判,协同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调处化解工作,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与此同时,江阴公安切实加强案件办理队和社区警务队的信息共享、协作联动,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司法所等专业力量作用,联合人民调解员和辖区的“五老”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按照引发矛盾纠纷的具体事由和纠纷种类,及时邀请相关人员介入调解,有效确保矛盾纠纷有人问、有人管、有人调,最大限度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落实跟踪回访 巩固调解成效
“要是没有你的帮助,我的工资怕是很难要到了!”近日,当祝塘派出所民警徐龚回访时,居民夏先生拉着他的手感慨道。为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有效办结,防止和杜绝矛盾纠纷再次发生,在调解工作结束后,民警都会联合综治中心、司法所工作人员,对感情纠纷、劳资纠纷等容易反复反弹的矛盾纠纷逐件进行跟踪回访,适时采取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等方式定期进行回访记录、跟进反馈,全面掌握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当事人对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对履行协议不及时、不到位的,督促当事人履行协议,巩固调处效果;发现当事人对调解协议履行或协议内容有争议、矛盾纠纷存在反复甚至激化苗头的,及时跟进开展教育疏导。今年以来,全市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7359件,驻所人民调解工作室共调解矛盾纠纷2274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据了解,江阴公安制定、完善与“警调对接”相匹配的工作机制,在及时收集、发现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的同时,切实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敏度,强化矛盾纠纷的梳理研判评估。加强与街道社区、综治、司法以及人民调解组织的沟通联系和信息互通,努力将“警调对接”机制打造为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法律咨询服务及警民沟通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治理综合体,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消除在萌芽。
(卢聚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