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有爱无碍”,打造最有“温度”的无锡

  □ 千里

  8月19日,一位外地网友在朋友圈晒出自己来无锡的经历,先是骑车突遇大雨,在工厂门口躲雨时,门卫大叔送出自己的雨衣;随后在逛街时想买一碗银耳汤,结果店主非得免费送上一杯。被“温情”感动的这位网友不禁感慨:无锡的好心人真多。看似不起眼的暖心细节,经过频繁转发,在很多网友心中激起了深深的共鸣。人与一座城市的接触,离不开人与人的连接,那些饱含同理心的人情味、松弛感,其实都能成为一座城市走红的流量密码,甚至转变为人们爱上一座城市的直接理由。无锡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用饱满的同理心来呈现城市的温度,应该是达成“善治”愿景的重要一环。

  著名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曾说过:“同理心是构建社会生活和推进文明的手段。”同理心,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人性化尺度呈现城市温度的最优表达方式之一。同理心有认知同理心、情绪同理心和同理心关怀三种类型,认知同理心是指理解他人处境的能力,情绪同理心是指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同理心关怀则是指明白他人需求的能力。富有同理心的人,往往也有着很强的共情力,能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愿意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和感受。还记得,2020年10月新浪微博上一位网友晒图,配文仅有3个字+2个标点符号:“无锡。善……”没想到当天就有2万多转发、10万多点赞。晒图中的“绿色服务通道”所体现的,正是城市服务的同理心和人性化。实践证明,用饱满的同理心打磨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可以让治理的针脚更加细密更有暖意,更能绣出“你有所盼、我有所为”的城市新风貌。

  饱含同理心的无锡“温情”,不只是对外地人的“温情”,还体现在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怀着一颗同理心认真倾听、面对市民群众的各种诉求,真正做到把市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两年,无锡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正融入城市日常生活的点滴,无论是新近完成的云林生态体育公园无障碍设施升级,还是渤公岛升级改造时新建的盲人友好示范园,都能让人感受到城市友好空间建设的暖心贴心。用饱满的同理心来呈现城市的温度,也是城市文明发展的自我要求,在城市治理工作中如果都能用同理心先行一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未诉先办”奉为一项工作指南,可以更主动更积极地回应好群众诉求,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问题,获得群众对基层治理的有效性认同。再往前一步,今天的城市治理还可以借助“城市大脑”的大数据分析、智能化处理,实现更有智慧的人性化服务,沿着精细化、科学化轨道更好地化解群众的题、温暖群众的心,进而提升整座城市的“温度”。

  现代文明城市,最需要“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一座暖心的城市,离不开信任友善、互谅互让等价值观念的支撑。恰恰是体现公众需求的环境,才能体现城市对普通老百姓的关心。在城市日常服务中植入更多的人性关怀,在更好回应市民合理诉求的过程中推动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双重改变,让文明习惯嵌入市民素养并转化为自觉行动,这样的无锡,才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