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上下游携手搭建好科技研发、产业转化的“康庄大道”

打造“标杆”,港科大和经开区再携手

  太湖湾和大湾区的每一次靠近,都是在互动中产生共鸣、联系愈加紧密的双向奔赴。

  8月26日,“双湾融合 共创未来”锡港科技创新合作对接会在经开区海归小镇举办,来自香港科技大学三个专业小组的20个团队,带着最前沿的技术项目来到无锡,以一次“最大规模”的出访,开启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的新一轮布局。

  高校院所历来是科创资源的富集之地,也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必争之地。今年1月25日,香港科技大学和经开区合作共同建设的“锡港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启用,香港顶尖大学的科教资源、人才资源和无锡的产业优势就此形成完整闭环;4月,由香港科技大学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团队联手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建设的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签约落户经开区,“孵化培育在外地、产业落地在经开”成为生动的现实。

  科创飞地的载体已建好,经开区开始思考如何打造提升“0到1”成效的支持服务体系。8月26日,经开与香港科技大学再次携手,就锡港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营协议进行签约,完善“运营”这一管理模块,为优秀团队提供包括产业对接、基金赋能等在内的落地服务。

  记者观察发现,“借力”锡港协同创新中心,经开区是以人形机器人这一未来产业生态圈为合作切入口,推动香港科技大学“0到1”的原创性成果在锡转化为“1到N”的产业化成效。而在26日这次对接会后,锡港协同创新的外延在扩展。

  (下转第2版)

  打造“标杆”,港科大和经开区再携手

  (上接第1版)

  “星睿云智科技利用来自‘空—天—地’监测网络的专有数据和结合物理原理的人工智能气候大模型,搭建一个易于使用、有科学支撑的智能气候科技服务平台,全国首个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基地落地在无锡经开区,可否在链上形成合作?”“港芯智能专为大型AI模型设计推理加速芯片与系统,可以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低功耗、高算力的计算解决方案,能否在锡争取到投融资合作,实现项目就地转化?”香港科技大学带来的20个成熟项目,涵盖人工智能、智能系统、生命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与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形成了巧妙的呼应。

  科技成果转化的中游常被认为是最难跨越的“深谷”,这需要院校研发更接地气,同时企业下游提升对风险的容忍度。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郑光廷认为,唯有上下游携手搭建好科技研发、产业转化的生态,才能变“深谷”为“挑战谷”,变“挑战谷”为携手前行的“康庄大道”。

  在科创交流中双向发力、在资本交流中双向赋能、在人文交流中双向奔赴。无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虹娟表示,立足太湖湾区的区位优势、产业科创的特色优势和国际化现代化的功能优势,近年来经开区持续推进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创业融合发展区核心区建设:

  在深圳南山区,经开区太湖湾信息园设立了深港协同创新中心,2022年6月正式启用一期,二期将于下半年竣工,精准定位集成电路设计、装备及智能终端产业生态圈,通过平台资源对接和产业链协作吸引高质量生态圈资源落地经开区,已累计引进新注册登记至无锡的企业25家、对接300余个集成电路项目;

  6月底,优必选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暨优奇智能总部项目开工。由无锡优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整合深圳优必选和天奇股份合资成立的无锡优奇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资源,倾力打造全市首个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以此次项目为核心,经开区聚焦“一核一圈三组团”的空间布局,拟建设人形机器人生态产业园和机器人核心部件配套产业园,建设涵盖具身本体、核心部件、生态配套的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创新示范区;

  经开尚贤产投基金联合国联集团下属的锡洲国际设立“无锡-香港天使股权投资基金”,投向香港多所大学孵化及相关的香港本地项目,形成“技术 +产品”与“市场+资本”的有效结合。

  今年7月下旬,“百万青年看祖国”无锡经开站举行。来自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的16位学子共聚太湖湾,新质生产力和同心文化两条线路的研学寻访,拉近了锡港两地的距离……

  从产业融合到科技创新、从经贸往来到人文交流,太湖湾和大湾区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合互促。而在这场双向奔赴中,经开区和香港科技大学聚焦“国家所需”“湾区所向”“无锡所长”“经开所能”,正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落地无锡实现产业化发展,合力打造校地合作新标杆。

  “这里已然成为香港高校推动科创项目转化、无锡企业竞速全球市场的‘第一站’。”港科大相关人士表示,无锡的企业政策、融资环境、产业体系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沃土,开展产学研合作,无锡魅力无限。(钱英洁、韩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