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无锡职教园区部分学生来到惠山区钱桥街道溪南社区党史村史展示馆。丰富的图文资料与实物,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苏南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激发了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2018年,社区8名老干部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发起成立党史村史展示馆。在社区党总支和全体村民的支持下,历经3年,溪南社区党史村史展示馆建成开馆。如今,该馆已一跃成为“家门口”的红色阵地,每年吸引了众多党员群众、学生等前来参观学习。“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党员群众到社区党史村史展示馆参观的热情高涨,参观人数已超过2.5万人次。”社区党总支书记汪洋介绍说。
溪南社区前身为溪南村,是苏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早在改革开放前,该村农业发展就走在苏南前列,全村每年上交国家粮食80万斤。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该村致力发展乡村工业。其中,溪南鞋厂年产各式鞋子190多个品种、350万双,远销海内外,被誉为“江南鞋王”。为了让更多的村民铭记历史、不忘初心,2018年,惠山区原副区长龚如清等8名老干部牵头成立了一支以老干部、老党员为主体的团队,开始为建设党史村史展示馆而奔波。
80多岁的唐盘泉是村里的老书记,多次召集村民开会,共同为党史村史展示馆建设出谋划策。龚明达、朱根华是村里两位退休的老领导、企业家,不仅慷慨捐资,还穿村走巷,为展示馆收集老照片、老物件等村史资料。伴随1300多个日夜,老干部们共收集整理原始材料5万余字。在此基础上,为确保展馆展出质量,8位老干部主动承担了展馆所有文字材料的撰写工作。96岁的龚伦兴是一位有着75年党龄的副部级离休老干部,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执笔撰写回忆录,回顾自己参加革命工作的经历。曾2次荣获一等功的龚宝兴是溪南社区家喻户晓的一位英雄,他将自己两次参与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的经历记录成文字,成为向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材料。黄煜铭、龚如清等老干部除了写稿外,还每天汇总组稿情况,负责文字最后的把关工作。
走进位于溪南社区文化中心的党史村史展示馆,600平方米的展厅被分为红色传承篇、金色发展篇、彩色乡恋篇、美好未来篇四个展室,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实物,会让每个参观者深深地沉浸其中,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苏南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展示馆真正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阵地,社区建立了由5名老干部、志愿者组成的红色宣讲员队伍,为前来参观的群众义务讲解。其中,龚如清一人就义务讲解100余次。同时,社区还通过排练红色情景剧、廉洁小故事等形式,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群众、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胡建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