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丰锋、陆新红
教科研工作是促进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与路径,无锡市甘露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甘幼)就是抓住教科研这一重点,以省级规划课题、省级精品课题、市级前瞻性实验项目、区级课程游戏化项目为抓手,着力园本课程建构,交出了一份令人叹服的答卷。
■树状形态下的教科研路径多元立体
为什么把教科研路径比作树,因为树有生命、会生长,象征着甘幼的教科研之路蓬勃发展。就像一棵树上长出了若干枝丫,继而生长出很多叶子,最终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科研、课题、课程三联结,呈现立体样态。甘幼基于问题确立课题,通过科研解决问题,研究课题建构课程,将科研、课题、课程三者紧密联结在一起,教科研氛围浓郁,人人参与研究。甘幼立足民间文化,以省级规划课题“以课程地图为路径深化民间文化课程的研究”为重点,以课程地图为路径,通过主题沙龙、专题讲座、观摩研讨、在线讨论等方式,深入开展民间文化课程建设,呈现出“福满新春”“欢腾元宵”“诗礼端午”“和美中秋”等主题课程的立体样态。
真实、真趣、真情三合一,体验鲜活多元。教科研工作虽然指向教师,但必须立足儿童,幼儿活动是其载体之一。甘幼借助课程游戏化项目,为孩子们打造了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创设了多个真实的游戏场域,让幼儿在多姿多彩、鲜活灵动的游戏氛围中,用自己的方式体验多元的游戏世界。
专家、专业、专心三结合,赋能科研力量。甘幼近三年来有18位省市级大咖莅临指导,虞永平、叶小红、董洪亮、张晓东、陆启威、黄树生等。甘幼高效利用这些专家资源,在钱琴园长的带领下,发挥专业优势,成立研究团队,专心干一件事,那就是把课程地图做深做大,引领幼儿园的老师踏踏实实搞科研,沉下心来做研究,给予老师更多理论学习、教育实践、观察反思的机会。
■数字形态下的教科研成就硕果累累
为什么用数字来形容教科研成果,是因为量化的成果更具有说服力。
从1到N,前瞻项目高位引领。这个1,是指甘幼是一所具有前瞻性项目的幼儿园。2018年甘幼就申报了无锡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课程地图:深化民间文化课程的实践建构”,此项目2022年顺利结项并获得优秀等级。2022年6月甘幼又成功立项新一轮前瞻性项目“课程地图:让孩子在课程中快乐行走”。这个N,是指甘幼有多项省市级精品课题、规划课题、课程游戏化项目,不管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模式,都是锡山区学前教育的领跑者。
从个到百,个是指甘幼出版的书,《课程地图:一场充满意义的旅行》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百说的是老师们发表及获奖的文章近300篇。近3年间,甘幼还举办了23次各级各类活动;荣获了35项集体荣誉;42人次获市、区级荣誉;39人次在市、区级基本功比赛和好课评比中获奖;10多位教师赴镇江、常州等地送教;新增1名特级教师、1名无锡市教学能手、2名锡山区教学能手、6名锡山区教学新秀、5名镇教学新秀。这一连串的数字,见证了甘幼教育科研的前进步伐。
■阳光形态下的教科研团队行稳致远
为什么把教科研团队形容成阳光形态,因为光的源头是太阳,在甘幼,园长就是这个太阳,团队成员、教师队伍则是光线。
群体凝聚力。一个人走,能走得很快,钱琴园长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而一群人走,能走得更远,钱琴带领下的“快乐向上”四有好教师团队,凝心聚力,以点带面,成了锡山学前教育的一张名片。
科研幸福感。在甘幼,如果说教师团队是阳光,照亮前程,指向明路,那么教育科研就是空气,无处不在,而学校提供的平台,就是甘甜的雨露。在阳光、空气、雨露的滋养下,才成就了这支教科研队伍。甘幼的教师有理想、有追求,更有自信与力量,这一切源于教科研带来的幸福感。正是在这样充满着幸福感的氛围中,个人与团队才能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每一位走进甘幼的人,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甘幼教师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孩子的面孔绽放着笑容,连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在诉说着童年的欢悦。甘幼不仅有颜值,更有底蕴,相信甘幼的教科研经验定能向外辐射,带领锡山区姐妹园共同进步。
(作者系锡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