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再过20多天,我们就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现了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踏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本报今起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真实记录75年来无锡大地上的沧桑巨变,全景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无锡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全市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奋进,埋头苦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新质生产力”提出一年之际,无锡爬坡过坎、追新逐浪的产业故事正愈加精彩。
从东方空间、亿航智能、优必选等未来产业企业在锡聚集成势,到氢能车上路、商业火箭升空、人形机器人进厂等未来场景照进现实;从无锡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研究中心、无锡星空产业园等项目逐一落地,到XREAL、九章云极、意优科技等企业越来越多地迈向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等“舞台”,一系列“新”的动作,喷薄出这座城市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磅礴气势。
对于无锡来说,向“新”而行、满帆前进不仅是方向,更是一种状态。自2017年成为江苏第3个跨越万亿元GDP大关的城市以来,去年,无锡人均GDP首次突破20万元挡位,连续4年稳坐大中城市头把交椅。产业成就与经济实力交相辉映,无锡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6个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首次超万亿元,物联网集群、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苏锡通高端纺织集群入选第三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今年3月江苏省召开会议传达全国两会精神,为各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部署、鼓干劲。可以说,作为经济大市、产业大市、科创高地的无锡是最适合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城市之一,必然要在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勇挑大梁、走在前列。产业变革和生产力大提升的阶段,往往是经济版图加速洗牌的关键期,无锡各个板块达成共识,发挥经济能级优势,因地制宜培育王牌产业,腾挪出别有天地的产业格局。
以雪浪算力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广泛的应用场景和终端需求,让无锡经开区瞄准“天生机智”未来产业新地标,引进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微纳星空商业卫星生产基地等一批未来产业头部企业。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预计今年年底生命健康产业规模接近200亿元,这让宜兴有信心“抢滩”合成生物新赛道,招引了咪呀生物科技等一批合成生物领域项目。上个月,梁溪区空天产业、无锡高新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入选第一批省级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
透过未来产业新色,可以看到无锡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加快推进“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下转第2版)
向“新”而行,无锡满帆前进
(上接第1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干内核。在产业整体发展上,无锡有着自上而下的逻辑,继发布《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新增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等成为无锡锁定的产业新赛道后,无锡又在省内率先出台《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的实施意见》,把“创新”紧紧嵌入科技与产业两篇文章。
无锡优势产业之一的纺织产业正在突破人们对其的“传统印象”。成立于1995年的恒田企业,从事纬编针织面料的研发、织造染整及成衣设计生产,而如今,AI智能的运用已全面渗透进该企业的业务体系中。通过一块触控屏,进行触控操作,就能直观了解恒田企业2025年的面料款式、颜色、技术参数,并可对这些参数实时修改实现定制化设计;其投资额近1000万元的智慧一车间内,自动化率已达80%,效率提升60%,人工成本节省30%以上,经济效益提升显著。
让传统产业“发新芽”,让新兴产业“长成林”,让未来产业“快生根”,新质生产力的浪潮在无锡全产业中奔涌。在对未来产业制定发展目标的同时,针对传统产业的目标也变得更加具体,2024年起,无锡市每年将组织实施传统产业焕新项目600个以上,遴选重点创新产品100个以上;到2027年,传统产业基本完成新一轮改造升级,创建省级传统产业焕新园区10个以上,全面焕发传统产业新生机、新活力。
无锡对生产力空间的探索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在持续健全“共生共荣”的现代产业体系的篇章里,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更多元的要素加持——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数量蝉联全省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更多“耐心资本”敞开融资大门、高端人才向锡奔涌,创新、资金、政策等要素迈大完善和探索的步伐,在助力无锡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进程中闪耀“新”的光辉。
(韩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