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边,楼房错落有致,运河上,船只往来繁忙,日照中,处处闪着金色的光芒;红色的跑道围起绿色的草坪,一个个球场内,人影跃动,活力四射,好一幅清新的画面;亭台楼阁间,锡剧演员挥舞着衣袖,正在上演一出折子戏,外国友人被眼前这“东方美”深深吸引;一架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飞了,从空中俯瞰,一个古今交织的老城厢格外精彩……
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中华文脉·千年运河”首届大运河文化摄影展在无锡市梁溪区举行。展览吸引了全国2600多名摄影家投稿,最终选出入展作品120件。这些作品展示大运河之美,记录老城区之变,留下了珍贵的时代影像。而随着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摄影展的同步启动,用光影“书写”运河之歌的行动仍在进行中。
■展现运河新图景
华晓忠的《梁溪之窗》、黄亮安的《运河美景》、曹俊的《锡城夜色》、刘丽芳的《精致的生活》、周健的《穿越之旅》……走进位于N1955南下塘文化创意园的无锡民族乐团,走廊里展出的一件件作品,仿佛一首首迷人的诗篇,吸引着市民游客认真端详、细细品味。展览共分为“中华文脉·千年运河”首届大运河文化摄影展、全国摄影名家看梁溪采风作品展、大运河(梁溪篇)摄影英雄会作品展三部分,参展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精巧的构思,充分展示了运河沿线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蓬勃的发展活力以及美好的现代生活。
走进梁溪,步步是景。来自全国的摄影家们以镜头为笔、情感为墨,尽情书写着运河之歌。他们聚焦大运河、名胜古迹、时尚街区、工业遗存……或全景捕捉,或给出特写,画面或宏大震撼,或温馨有趣。在一件件摄影作品中,运河城市肌理逐渐清晰,组成了一幅壮阔而丰盈的运河新图景。“我这件《钟楼图书馆里的阅读者》,想要表现梁溪古老与现代的交相辉映。”江苏省摄协副主席肖勇来过无锡很多次,他眼中的梁溪文化厚重,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幸福,他表示,钟楼图书馆是城市文脉的象征,他通过聚焦无锡人在城市书房里阅读的场景,凸显梁溪作为无锡中心城区对文化的赓续传承和创新创造。
■认识梁溪新窗口
夜色斑斓的梁溪竟如此绚烂多姿,风景宜人的梁溪处处彰显着全龄友好,高楼林立的梁溪蕴藏着一个个都市传奇……摄影家们总能发现认识梁溪的新窗口。“当无人机起飞的时候,梁溪的轮廓就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运河与城市建筑相互交融的美景映入眼帘。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拥有了超越日常的‘第三只眼’。”通过去年的拍摄,天津摄协会员杨道平爱上了梁溪,这次,他将在“中华文脉·千年运河”大运河文化(无锡梁溪)摄影训练营中,寻找新视角,发现更多的美。据了解,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200多位摄影家分成4个创作团,参加训练营的学习和采风创作。梁溪专门举办多场文化展示活动和景区灯光秀表演,为活动增添气氛,丰富采风创作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中,江苏省文联向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授予“江苏省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牌匾。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现已发展成为集文化遗产旅游、休闲度假、艺术欣赏体验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既传承着无锡文脉,又彰显着时代风貌,堪称文艺创作的素材库。梁溪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获评该基地后,街区将深度挖掘文艺资源,积极打造主题品牌活动,主动服务全省文艺家,加强文艺活动的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吸引力与影响力。
■探索交流新模式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指出,大运河文化摄影展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从大运河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角度出发,用光影勾勒运河之美,用色调渲染城市之魅,诞生了一批佳作,映照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景和江南风土人情的社会变迁,让观众得以一窥中华文脉的一脉相承和千年运河的时代风采。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黄俊表示,大运河文化摄影展是一次将摄影艺术与运河文化相结合的有益实践,希望通过活动的持续举办,将其逐步打造成为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遗产的文化阵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品牌。
以艺术为媒,不断扩大运河城市的“朋友圈”。“我们希望通过活动进一步促进运河沿线城市协同联动,探索运河文化交流合作新模式,构建运河城市文旅产业共同体。”梁溪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梁溪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强区战略,一方面不断推动“老城厢”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充分展现江南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的交汇融合与活态传承;另一方面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文商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美食之都、购物天堂”核心区。“希望各地摄影家多来梁溪拍摄,看文化古迹、看产业图景、看人间烟火,共同见证大运河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该负责人说。
(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