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2版:特刊

霞征万里 重走锡游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锡,这颗江南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绘制出一幅幅令人赞叹的发展画卷。从徐霞客“长江探源第一人”、近代先人一步的民族工商业振兴,到乡镇企业的“苏南模式”,再到如今中国船舶七〇二所研制的“奋斗者”号探秘地球“第四极”……75年来,时空变换,无锡人民以其匠心独运的精神,不断在科技、文化、智造、生态和幸福之城的建设上,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如今,无锡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在这里,无锡不仅是长三角万亿GDP城市中的一员,更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推动者。新的起点上,全市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走人间正道、乘历史大势,再向江海勇弄潮,争当改革排头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重新出发,从“奋斗者”号坐底马里亚纳海沟10909米看向朱雀三号在太空往返,穿云破海、踏浪前行,以不同视角尽阅无锡。

  固改革之“魂”

  加强新赛道制度供给

  紫微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晓敏

  去年12月,我们的“迪迩一号·梁溪号”卫星发射成功,让世界看到了我们自主研发的微型飞船验证卫星;今年,我们无锡基地落成,目前已经在这里进行飞船的组装集成测试,发射飞船的计划也进入倒计时。明年,我们将发射四艘飞船,而基于无锡工厂,我们还将做更多元的开发,尝试各类应用,让航天产业进入更多人的生活。

  无锡,这颗江南明珠,通过改革催生出一系列破立并举的积极举措,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一笔一画的用心描绘,正化作新时代新征程上千帆竞发、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

  无锡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把做强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和强市之要。系统重构“465”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中枢,探索“纵向联动+专业支撑”的集群发展新模式:出台《无锡市关于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联动全市近百家园区打造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园区,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并推动全市30多家发展促进组织围绕产业运行监测、集群发展研究等方面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近年来愈加深入。去年,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市级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设立总额不少于100亿元的多支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等举措,促进“无锡板块”做优做强。

  针对未来产业,出台科技创新“1+4”政策意见——这是我市科技领域首次集中、系统制定的政策文件。今年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就进一步加强科创载体建设推出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出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行动方案,构建企业的“成长生态体系”。

  “中国企业500强”等4张榜单入围企业数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科技进步贡献率实现全省“十一连冠”、人均GDP连续4年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在4个地标产业集群和6个优势产业集群之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5+X”未来产业,成为万亿之城无锡续写未来荣光的新支点……

  寻文化之“根”

  人文与经济相融共生

  墨境天合CEO 魏 明

  影视特效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和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年前影视行业内经常会提及,如何实现中国电影的弯道超车,而今,中国电影人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电影的自我发展之路。无锡,为电影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所需的优质土壤。

  人文环境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是重要的生产力。无锡以文赋能,以文塑城,以文兴业,敢为人先、开放创新的百年工商文化基因,不断催生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

  40多年前,无锡凭借“四千四万”精神、敢为人先的品格,以外向型经济创造了“苏南模式”的奇迹。作为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发轫地,“工商名城”一直是无锡最重要的注脚、最鲜明的标识。

  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令今日之无锡能够率先乘上“新质生产力”的东风。当下,无锡锚定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浪潮,着力打造以互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软件信息等4大地标产业、6个优势产业和5个未来产业梯次发展的“465”现代产业集群,前瞻谋划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未来新赛道,持续激发新质生产力蓬勃动能。

  文化产业正从影视、出版等传统领域迈向创新赛道。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通过数字科技赋能产业革新,在物联网、人工智能、VR等技术的赋能下焕发生机,加速朝着电影工业4.0迈进。墨境天合、倍视传媒等80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落户,推出《中国机长》《人世间》《流浪地球2》等一批影视佳作,今年,更是凭借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视频预告片霸榜出圈。

  聚科创之“神”

  引领产业向“新”而行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所长 叶 聪

  回望“奋斗者”号的立项,到深潜10909米,再到如今完成系列重要科考任务,中国探索世界的足迹已经潜入深海。这份骄人成绩的背后,是一批批海洋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团结拼搏的成果。

  在这里,科技的种子破土而出,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锡的创新之路。这些成就,是这座城市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生动写照。

  无锡没有“锡”,但以锡为原材料之一的集成电路产业,却使无锡成为“现代工业粮食”的高产地;太湖不是“海”,但“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不断突破深潜极限的载人深潜器却从太湖之滨驶出;“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原本只存在于苏轼的浪漫主义想象中,但“梁溪号”卫星、蓝箭朱雀三号一飞冲天,让无锡的身影徜徉在浩瀚的太空……

  大运河无锡段千年不淤,自元代起无锡跻身江南地区漕运中心,至清末民初达到顶峰,米布丝钱四大码头冠绝一时。

  20世纪30年代,运河水网沿线建成各类企业超300家,银行金融机构超30家,面粉厂连布厂,纱厂连丝厂,积淀下了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江南风貌全景式遗产。

  古有米市、丝都、布码头,今有医药、制造、物联网。无锡规模超20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6个,入围中国企业、中国制造业、中国服务业、中国民营企业4张500强榜单的企业总数,多年稳居江苏第一。

  从传统产业的未来化跃升,到未来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无锡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打造出一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策划  江菊敏  吴晓亮

  编辑  于井泉  撰稿  韩玲

  设计  李湛肹  制图  徐蓝

  组版  吴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