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区域新闻

“兴农大学堂”培育高素质农民

高塍“基地+”教育服务模式助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专家的现场实操示范和讲解,让我们明白了今后要进一步创新种植理念,提高水稻种植的科技含量,这样才能有效增加收入!”最近,宜兴市高塍镇“兴农大学堂”举办了一期高素质农民稻麦种植培训班,实操环节中学员参观了昆山市天福刘地农业合作社和陆家未来智慧田园,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2006年开始,高塍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始承担宜兴市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2017年该校启动“兴农大学堂”项目建设。“兴农大学堂”培育对象主要是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人员,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等,结合宜兴农业主体产业,以“兴农大学堂”为载体,以“基地+”的教育服务模式,助推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

  “基地+培训”,示范带动农民。几年来,该校在项目上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征地100多亩建立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创建成江苏省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积极引进新品种,实践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并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起到有效的示范实践和带动作用。

  “基地+示范户”,为农民言传身教。该校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不断深入和积累,培育出一批爱学习、有技能、敢创业的明星示范户。如水稻丰产的“领头雁”杜新民,经过不断努力,由一名种粮大户,转变成一个“种粮+服务”型农业经营大户,实现了“农民”由身份到职业的转型发展。他还联合周边大户和农民成立“联合舰队”,共同创建品牌,开发优质稻米等特色产品。

  “基地+市场”,帮助农民营销。为创新经营模式,开辟销售渠道,学校基地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网络直播,在新庄电商中心、高塍梅家渎螃蟹销售市场、宜兴蔬菜批发市场等场所开设销售专柜等手段,帮助农户宣传和销售。

  “基地+平台”,加强交流互动。该校立足高塍,面向宜兴,依托“兴农大学堂”,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学员多元化学习需求。与常州诺亚方舟养殖基地、高淳神爽水产养殖服务中心、苏州老渔民蟹苗基地等养殖基地,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建立教育服务共同体,定期开展现代农业研讨活动,相互借鉴,分享经验,共同发展。

  7年来,“兴农大学堂”已培训学员2万多人次,培育了300多名各类农业能手,直接造就50多家农业企业,辐射农户3000多户。近几年,结业学员创办的各类经济实体共获省市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50多家、示范家庭农场称号30多家。结业学员周俊创建的“驮龙牌”荸荠杨梅获得江苏省杨梅品鉴活动银奖;学员娄明春、王建平、周洛云3人创建的茶叶品牌在江苏省第二十届“陆羽杯”名特茶质量评价活动中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学员鲍晓霞创建的“陶都国兰”品牌荣获“无锡市十大农产品品牌”称号。(万立、王婷、顾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