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科创周刊

瞄准产业升级“进阶之路”

无锡生物医药园区版图扩容

  □本报记者 朱冬娅

  三年间产业规模从1000亿元增至2000亿元,这是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亮眼表现。把好的空间供给好的产业,这是无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必然选择。立足园区主战场,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专业医疗产业园区建设步履不停。经过腾笼换鸟,一个个聚焦于不同领域的生物医药园区破土而出,用前沿技术产业化的澎湃动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向未来,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的“进阶之路”。

  腾笼换鸟,低效用地变产业高地

  经过“腾笼换鸟”,仅仅两年左右时间,一块低效用地“变身”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聚焦精准医疗方向的专业园区。近日公布的2024年江苏省级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中,无锡精准医疗产业园项目名列其中。园区所在的位置,曾是锡东新城高铁商务区最早的乡镇企业集聚区之一——新世纪工业园。

  早期,新世纪工业园由于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效益偏低。规划建设精准医疗产业园后,园区围绕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健康服务、高端医疗器械四大细分领域进行布局。如今,精准医疗产业园内落户项目包括估值超10亿元的科金生物、科辉智药,估值约5亿元的伯科生物、博瑞生物新药项目等。

  要说园区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就不能不提无锡臻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只新晋江苏“独角兽”。臻和科技主要通过新一代基因检测技术,为医生进行肿瘤伴随诊断、靶向用药和预后评估提供精准医学解决方案。几年前,臻和科技在精准医疗产业园的雏形中搭建起臻和精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播下了精准医疗“第一颗种子”。

  正是在实验室的建造过程中,臻和科技感受到了园区的悉心服务和无锡优越的营商环境,最终决定把总部从北京中关村迁来锡东新城。“在这里,很多同行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一个也没遇到。”公司副总裁杨韬回忆。为避免办公写字楼不适配实验室建造标准,当地政府协调市级、区级有关部门对消防、环境、安全等问题一一排查解决。杨韬感到,实验室从建设到投用,政府比企业想得还多,把问题解决在先,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

  距离臻和科技不远,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内也是一片忙碌。作为锡东新城与南京大学共建的政产学研平台,研究所围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助推精准医疗产业发展。精准医疗产业园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设置了不同功能的载体、布局了高端的科研引擎,既可满足研发孵化的需要,又可满足大面积生产制造的需求。

  一个年轻园区的崛起,见证着产业升级之路,投射出锡山深耕精准医疗产业的决心。总面积420亩的精准医疗产业园,一期165亩于去年年中正式交付,亩均税收现已达100万元左右。

  老树开新花,产业升级向“未来”

  腾笼换鸟、产业升级,无锡精准医疗产业园绝非个例。今年以来,江阴121未来产业园、惠山未来健康科技产业园等生物医药专业园区纷纷亮相,聚焦“未来”二字,迈向产业进阶之路。

  今年年初,江阴121未来产业园一期开园,22幢全新建筑为江阴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拓展了15万平方米的载体空间,成为又一个资产盘活、“老树开新花”的经典案例。

  一年前,江苏励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安琢磨着一件大事。他的团队深耕神经介入医疗器械领域,规划建设包括全球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及销售中心在内的高端医疗器械全球基地项目,但项目落在哪个城市还未有定论。恰在此时,江阴高新区抛出橄榄枝,双方一拍即合。

  今年6月,励楷医疗器械正式入驻121未来产业园,预计明年年初可开始产业化生产。在其不远处,品峰(无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也已进场装修。作为121未来产业园的首批“住户”,两家企业相中的不仅是完善的配套服务、医药产业的集聚效应,还有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121未来产业园所处地块此前曾出让给江阴高新区两家企业,但这两家企业一直没有拿出明晰的生产规划。为此,江阴高新区将闲置地块收储,统一规划建设运营。全新打造的121未来产业园占地101亩,如同铺陈的新质“画卷”,给予科技企业精彩“落笔”的充裕空间。

  今年8月,惠山未来健康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园。与江阴121未来产业园一样,这个承载着“未来”二字的园区,也是惠山区首个以未来健康为发展方向的专业园区。

  这个未来健康科技产业园,由玉祁曙光工业园老旧厂房改造而来。产业园以未来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等为主导产业,通过“基金+园区+产业+项目”模式,吸引了20多家优质企业及服务机构签约入驻。

  落户园区的企业昭衍新药专注于药物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评价和监测。“我们将在园区建立新药研发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药物发现、体外生物学和活性检测、体内外药理药效以及早期毒性测试等服务。”昭衍新药董事长冯宇霞认为,惠山区乃至整个无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强劲,在园区设立平台可达到双向赋能的效果。

  步履不停,六大专业园区版图扩容

  在无锡六大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去年才交付的无锡精准医疗产业园是最新完成的一块“拼图”。这六大专业园区集聚了全市80%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而无锡90%以上生物医药产业都“安家”在专业园区之中。

  立足园区主战场,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一直是无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思路。早在1982年,中国与瑞典首家合资企业华瑞制药进驻无锡(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开启了无锡现代医药产业发展序幕。此后,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宜兴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纷纷破土而出。

  截至去年底,无锡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全口径规模已迈上2000亿元台阶,近五年平均增长率超13%,生物医药企业总数超2100家,其中拥有上市企业15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瞄准产业升级“进阶之路”,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版图仍在不断扩容。

  今年5月,峰影合成生物装备产业园在2024滨湖区合成生物创新生态大会上揭牌。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管理处副处长廖新梅介绍,园区将以合成生物技术为底座,发展面向生命健康领域的全新医疗康养模式,一期占地面积80亩,将建设载体10万平方米。

  就在上个月底,同样位于马山的高性能医疗装备产业园也迎来了它的破土时刻。园区集企业研发、孵化、生产、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旨在为区域内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匹配高能级载体支撑,持续健全马山太湖度假区医疗装备产业上下游链条。

  在生物医药园区建设中,无锡也借助了金融招商的力量。去年,我市首个“基金+产业园区+产业”项目——无锡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园开工,引入了弘晖基金等合作伙伴。弘晖基金首席执行官王晖告诉记者,作为投资方,弘晖基金将参与被投企业的策略制定和投后管理。通过把被投企业集合进该园区,一方面便于协同管理,另一方面可结合园区配套政策,有助于促进招商,推动更多创新企业来锡落地生根。

  专业园区建设步履不停。依据《关于促进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筹划产业用地5000亩,新增建成科研产业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将建成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功能园区10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