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把安全放在首位 把标准落到实处

  □ 孙维国

  11月1日起,3项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修改单正式实施,不符合新标准的产品不得生产、销售。电动自行车新标准的实施,标志着这个普及率高、使用量大的交通工具进入了更加严格的管理阶段。

  电动自行车之所以受到追捧,不仅因为它是一种灵活、经济、便捷的代步工具,还因为它在“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需求中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然而,早期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在速度、电池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不少车辆甚至存在非法改装、超速等问题。这些车辆虽然看似有较实用的使用体验,却也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超速行驶和违规使用导致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交通隐患。

  新标准对相关安全指标进行了细化和强化,不是为了降低用户的驾驶体验感,而是为了降低车辆高速行驶时的失控概率、避免电池承重过大而导致的起火事故。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每一位骑行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非简单地对车辆进行“去性能化”或“降标准”。

  新标准不仅关注行驶安全,还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不能只追求价格低廉、性能“过度”提升,而要将重心转向产品更符合安全标准、质量更可靠上,从而提升行业标准。新标准可以视为一种行业清理,优质企业可以借此强化品牌形象,劣质企业则在这一过程中被淘汰出局。市场净化推动行业走向良性循环,进而提升用户的骑行体验,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消费者。

  在实施新标准的背景下,消费者同样需要调整消费观念,充分认识到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高于其他要素。尤其是“加大电池容量”等错误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增加安全隐患。消费者不应再抱怨电动自行车“速度不够快”或“不能装超大电池”,而是要理解和尊重这些标准背后的安全考量,将“安全至上”的意识贯彻到购车、骑行等日常行为中。只有当消费者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不再盲目追求“马力”和“速度”,才能推动形成健康、稳定的消费环境。

  (作者系公司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