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有效推进乡村治理

  □ 吴仁山

  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怎样实现“治理有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理之道是途径之一。无锡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文墨育人传统源远流长,应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化育思想,发挥好德治作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礼仪之邦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

  当下,一些乡村中不文明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崇“德”,主张以伦理道德为立身之道,并通过道德去感化和教育他人的心灵,使人心良善。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无锡乡村治理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营养”,以道德涵养为主要手段,以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和谐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发展农村产业的先行者、农耕文明的传承者、乡土文化的守护者。

  引导农民修身立德。要以优秀传统文化养德,发挥好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的示范作用,利用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家书屋、村民议事堂等平台,讲授传统文化涵养道德的生动案例,不断提升农民的道德素养。鼓励乡村推出创新政策,吸引热爱乡村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共同建设乡村文化。同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在外知名人士支持家乡建设。目前,我市不少乡村成立了宗亲会、互助会等组织,在带动农民共同富裕、改善乡村环境面貌、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和谐乡村人际关系。“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重要道德准则。“仁”既包括农民关爱自身,也包括农民对家人、邻里、生产经营伙伴及对社会和国家的爱;“义”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当农民面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利益分配时,应避免出现见利忘义、重利轻义等行为;“礼”帮助农民在协调人际关系、与他人相处时,保持尊重、宽容、谦虚谨慎的态度;“智”既指农民应具有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指农民应明辨是非,知有所为有所不为之事;“信”在于要求农民以诚信为本,言行一致。近年来,新吴区鸿山街道梁鸿社区深入挖掘“梁孟”文化和农耕文化,以文促治,让辖区居民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探索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的新路径。

  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间接地影响着人的品行。今年七月,宜兴市开展先进人物走基层的宣讲活动,发挥先进人物的带头示范作用,让向上向善之风吹到基层。可结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要,利用文化墙、宣传栏、电子屏幕等传播载体,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家庭、乡村好人评比等活动,举办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营造良好的乡村环境氛围。

  推进乡村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结合新时代乡村治理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治理形式,进一步挖掘和运用好优秀传统文化。相信随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推进,无锡的农村定能成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作者系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