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梦羽
点开“灵山胜境”小程序,地图、票务、演出、住宿、餐饮等功能、信息一应俱全,一个小程序,轻松搞定“吃住行游购娱”;在运河文化艺术馆,数字化技术加持下,莫奈的54幅经典巨作化身一个个流动的光影世界,游客一秒“入”画,感叹“像在梦中漫步”;在紫砂文化元宇宙平台,利用VR、AR、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用户“穿越”到古代紫砂壶的制作现场,在虚拟博物馆中欣赏紫砂珍品……在无锡,越来越多“高大上”的数字科技正在为文旅行业的转型升级插上翅膀。运用好“数字化”,提升体验感、将流量“变现”,或将成为景区的新赛道。
数字技术“智造惊喜”
自2015年开园以来,拈花湾始终保持与数字技术进步的同频共振,打造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新场景,吸引了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2023年,拈花湾全年接待游客20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5亿元。
“传统景区中,游客多以被动式参观为主,缺乏深度互动和个性化体验。”拈花湾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数字化赋能,景区可以实现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体验,让游客能够主动参与,从而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尤其对年轻游客有强烈的吸引力。
今年国庆期间,运河文化艺术馆推出“遇见莫奈:沉浸式光影艺术展”,采用数字多媒体技术渲染,带领观众穿越百年画境,沉浸式感受印象派光、色、影、声交融的艺术之美;在无锡影都的数字电影科技馆,通过数字电影拍摄与制作技术,游客可以“站”在泰坦尼克号甲板上吹着海风,可以“骑”着《阿凡达》里的飞龙探秘原始丛林,体验一把当主角的乐趣;在融创乐园,大型动感摇椅配合裸眼5D影片《飞越江苏》,让游客拥有逼真飞行体验的同时,尽览江苏知名的自然、人文景观……数字技术加持下,无锡文旅不断“上新”新玩法、新场景,重塑游客体验与行业生态。
数字营销“智慧变现”
“传统的文旅推广方式形式相对单一,我们想到了用元宇宙的方式,将线下的文旅IP在线上推广,再导流到线下。”在今年9月举行的“锡有‘影’力·技术赋能”数字文旅论坛上,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吉介绍紫砂元宇宙的设计思路。
扫码进入紫砂元宇宙空间后,用户可以凭借数字身份在虚拟时空中自由穿梭,目睹大师们的精湛技艺,或前往虚拟博物馆中领略紫砂藏品的精美,还能在线体验制作紫砂壶的过程。内容有了,如何变现?“每一件紫砂作品都有唯一的数字身份,凭借数字身份可以到线下兑换实物,比如说物品的优惠券、景区门票、活动体验券等。”今年,卓易文化同步推出“阳羡造物游”,以线上线下融合推广的方式,为宜兴带来了几十万人次的客流量。
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将“流量”转化为“留量”的,不止卓易文化一家。今年樱花节期间,鼋头渚首次创新铺设XR3D沉浸式直播场景,运用城市达人矩阵,全网总播放量达2.79亿;梅园金秋灯会网络大V总直播场次超600场,线上售出早鸟票8.7万张,打铁花、火壶等精彩演出引发网络热潮,全媒体平台传播量达1490万。“数字化赋能的方式可以很多样,关键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市旅游业协会会长王洁平说。
数字工具“智推变革”
数字文旅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让历史与人文之美在数字世界中焕发新生,成为文旅产业变革的新动力。
对于不少业内人士来说,两者的融合依然面临不少挑战,“解决数字人才的不足是当务之急。”眼下,我市不少职业院校已经开始重视相关人才的培育。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学院与市旅游新媒体协会携手搭建“数字新媒体人才培训基地”,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无锡太湖学院开设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等专业,培育能进行数字内容创作、数字交互设计的应用型人才。不过在王洁平看来,“技术经过训练都能掌握,更重要的是能解读无锡的文化。将线上数字端应用于智慧互联、智慧旅游不难,难的是如何将数字资产与在地文化相结合,转化为满足游客需求的体验场景。”
此外,政府进行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出台更多向好、宽松的政策,留出更多试错空间,也是从业者的共同期盼。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在《无锡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无锡文化智慧驾驶舱建设,推动形成无锡文化数据要素“一张网”,发挥好无锡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作用,加强对算力大模型、生成式AI工具等前沿动态的跟踪落地,持续提升无锡文化的含数量、含新量、含金量,丰富数字文化服务供给,全力推动文旅资源数字化转型、场景化应用与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