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兴
2024年秋季学期起,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积极落实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教育局的号召,启动了“课间15分钟”模式。11月的一天,我作为这所学校的责任督学走进这所百年名校了解“课间15分钟”的开展情况。伴随着一声清脆的下课铃声,学校操场、各功能教室、教室走廊……到处都是孩子们快乐的身影,老师们有条不紊地组织活动,学生们乐在其中。“课间15分钟”俨然被赋予了独特的魅力,成了孩子们“和乐课间”的美好时光。这里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涵盖益智类、体能类、游戏类等多个领域,充分满足了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多元需求,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理念先行:奏响课间“健康曲”
梅村实小践行“为每一个儿童设计课程”的教育理念,将“课间15分钟”视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阵地。学校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相关政策精神,达成了“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的共识。在这一共识的引领下,学校精心规划课间活动,致力于让每一个孩子在课间能充分地动起来、跑起来,在运动中释放活力,在欢笑中收获健康。
多元空间:编织课间“活动集”
体能类:强健体魄,活力四射
学校立足校本化,巧妙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课间活动。传统体育项目换新颜,跳绳不再是单调的单人跳跃,而是融入了花样跳绳的元素,双摇跳、交叉跳、集体跳绳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跳跃中感受传统运动的魅力与创新活力;踢毽子与团队协作相结合,小组接力踢毽子比赛,增进了学生间的默契与友谊。篮球场上,孩子们你追我赶,运球、传球、投篮,一气呵成。篮球在他们手中传递,梦想在他们心中燃烧。体能类课间活动,让孩子们在课间充分释放活力,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
此外,AI技术为课间活动增添了科技色彩。智能运动设备记录孩子们的运动数据,如跳绳次数、跑步速度、跳远距离等,让他们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运动成果,在不断刷新自我、超越自我中激发运动热情。运动类App中的互动游戏,如线上运动挑战、虚拟运动竞赛等,使课间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
益智类:启迪智慧,思维飞扬
益智类活动如同智慧的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知识与思维的宝库。象棋的棋盘如同战场,孩子们在这里排兵布阵,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围棋黑白棋子对弈,让孩子们在不断计算落子位置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拓展。跳棋那色彩斑斓的棋子欢快跳跃,锻炼了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和快速思考能力。小小的魔方在孩子们手中快速转动,五颜六色的方块迅速归位,这不仅是一场速度的较量,更是对空间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的极致挑战。
游戏类:欢乐无限,友谊长存
学校里的“金边银角”都被利用起来,传统民间游戏吸引了不少学生。滚铁环的孩子们手持铁钩,推动着铁环快速奔跑,铁环与地面碰撞发出清脆声响,仿佛在欢唱。
充满趣味的团队游戏也精彩纷呈。孩子们玩着“老鹰捉小鸡”,他们在追逐和躲闪中,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一二三,木头人”简单却充满欢乐,“听口令、不许笑”在紧张与欢笑中考验着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益智类活动启迪着孩子们的智慧,体能类活动强健着他们的体魄,游戏类活动丰富着他们的情感体验。这些课间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得到了充分的放松和休息,更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成了校园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精细管理:筑牢课间“安全堤”
梅村实小深知安全是课间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石。为此,学校全面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坚决杜绝教师变相拖堂、提前上课等行为,切实保障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将“课间15分钟”纳入班级日常考核体系,明确教师在课间管理中的职责与任务,促使教师积极参与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引导。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推行“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监管区域,在课间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悉心指导与安全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学校健全保险机制,明确责权边界,让教师在组织课间活动时无后顾之忧,能够放心地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课间时光,真正实现“放养”而不乱养,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既自由又安全的课间活动环境。
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的“和乐课间”,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短短的15分钟里徐徐展开。在这里,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身心快乐与健康成长,更是珍贵的童年回忆。
(作者系新吴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