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秋冬交替季节,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接踵而至,给高速公路通行带来极大安全隐患。为确保高速公路主线的安全畅通,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针对秋冬季道路交通安全特点,全面加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管控,从交通安全设施提升、应急处置提升、源头管理提升、数字管控提升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布局秋冬季高速公路事故预防工作。同时,优化勤务模式,全警动员、全方位守护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描绘秋冬季“平安画卷”。
完善升级安全设施,拧紧高速公路“安全阀”
一条条标志标线、一道道防撞护栏、一块块警示屏……看似不太起眼的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却能在关键时候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京沪高速璜塘至堰桥服务区段,车辆夜间行驶至此,能看到地面有一排低矮的灯光照亮道路,这不仅能让过往车辆安全感满满,还成为夜色中的一道亮化风景。
“京沪高速无锡段璜塘收费站附近,河流较多,团雾多发,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交警支队高速二大队副大队长卢东说,为有效预防团雾危害,京沪高速无锡段1082公里至1083公里的弯道护栏处安装了防雾警示灯光系统,该系统由一组太阳能警示灯组成,全长1公里,每间隔4米一个。在夜间和雾天,白色的灯光格外醒目,成为驾驶人雾天安全行车的“好帮手”。
秋冬季节高速公路安全设施的维护和检查至关重要,交警支队各高速大队提前对辖区高速公路沿线的各项设施进行了全面、深入且细致的检查,包括路面状况是否正常、护栏是否缺失、交通标志是否清晰等问题,特别是高速公路出入口路段容易出现的加减速车道长度减短、减速车道逐级降速的限速标志缺失、标志牌冗余等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全市共实地排查高速公路出入口安全隐患12处,已全部完成整改。
提高应急处置水平,筑牢高速公路“防火墙”
为确保秋冬季雨雾天气多发期间高速公路安全畅通,交警各高速大队按照应急处置预案要求,围绕“警情主动发现率、处置力量到场用时、现场撤除用时”三大指标,做到突发警情、异常事件快处快撤和恶劣天气及时管控,严防因处置不及时引发次生事故。
“我们密切关注实时路况信息,采取电话快处、多方快处、集中快处3种定型机制,确保一旦发现险情迅速做到快速处理。”高速一大队大队长邵凯说,民警接报警情或主动视频巡检发现事故后,会第一时间电话联系驾驶人,引导其迅速撤离现场并就近处理,目前电话快处率达65%。多方快处则是指由指挥中心民警接警后,指挥路政、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等各方路面力量,将所有路面力量纳入应急指挥体系中来,第一时间到场履行快处快撤职责,非警力到场事故快处比例达60%以上。集中快处是指增设事故快处点,优先推行“e路通”等线上处理模式来集中快处轻微事故。目前,“e路通”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的使用率达80%以上。
遇到恶劣天气时,交警各高速大队将严格落实“限速、控距、亮尾”措施,对影响安全通行的积水、结冰路段及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并依托主线可变情报板和导航软件同步发布提示信息,引导驾驶人减速慢行、保持车距,开启双闪灯警示后方来车。因能见度过低导致车辆无法安全通行的,将第一时间采取远端控制、近端分流等措施,引导车辆分流绕行,避免人员车辆滞留积压,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聚焦数字管控提升,打好高速公路“防控战”
“无锡高速交警提醒:您企业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已连续长时间行驶,涉嫌疲劳驾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请就近下高速或进服务区休息20分钟以上再行驾驶。”某物流公司负责人李先生收到了这起语音预警,随即联系随车安全员要求立即进入服务区休息。这起电话语音预警是高速交警应用“云哨”系统对重点车辆发出的警示提醒。
“我们应用‘云哨’,对进入高速公路的25种高风险车辆,通过自动拨打语音电话和短信提醒的方式,提前进行警示干预,主要是针对长时间驾驶、不保持安全车距行驶、超速等多类严重安全隐患车辆。”交警支队高速公路管理科科长吴宏峰说,“云哨”系统推动了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勤务机制,今年以来,已经累计拨打提醒语音电话156万次。同时利用高德、百度等应用平台,以语音播报的方式提示驾驶人前方路段采取的管控措施,高密度植入高速公路安全驾驶提示、警示信息,高效引导驾驶人安全有序通过。
另外,交警部门密切关注违法变道、超速行驶、超员超载、应急车道行驶等高速公路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用足视频监控、网巡等科技手段,加大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已累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8万余起。针对客车超员监控设备无法有效识别问题,交警部门推广应用激光透窗检测设备,通过高科技的激光扫描,一眼便能准确判断车辆内部是否超员。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交警的工作效率,也为道路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