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牢记嘱托 答好“强富美高”新答卷

科技引领,让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

  “强富美高”的无锡画卷上,高质量发展是其鲜明特征。多年来,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向新的发展策略一以贯之。锡城大地,创新潮涌。

  站在年尾回望,2024这一年,市委科创委正式组建,高标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开创新局面;生物医药、长三角大飞机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坚实发展,集群数量居全省第二;总规模100亿元的3个产业专项母基金落地,赋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未来产业;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位居全省第二;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海船“蠡湖未来”号建成下水,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正式启用,全球面积最大、功率最高的GW量产线钙钛矿组件首片下线;全市八大科技新城建设超亿元科创载体项目31个,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创新策源作用日益彰显……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的跃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是关键。从原始创新的深耕细作到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从成果转化的高效推进到规模应用的广泛实践,无锡正锚定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定位,发力“全链条”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把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

  创中求变,改革“新引擎”动能澎湃

  规模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年内预计增至7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升至约3.4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升至约52.8%,科技创新竞争力居全国第11位。

  一组数字,蕴含着经济指数和科技创新力的双重跃升。创新充满动能,经济发展才会活力奔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正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11月8日,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科创委正式组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主任”,配置之高足见我市精心布局科技创新的决心和信心。高规格组建市委科创委,正是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全面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释放出无锡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鲜明信号。

  以改革之力助推科技进阶,以机制突破激荡创新动能。今年以来,《无锡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无锡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行动方案》《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科创载体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接连出台,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劲的政策“支撑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发布之后,我市在全省率先发布市级方案,部署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创新企业引育、科创载体提质增效、重大平台赋能企业创新、创新生态能力提升五大工程,助推企业站上创新“C位”。“通过为企业创新赋能,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的探索步伐迈上正轨。“虚拟基金”模式、先导技术预研项目、拨投结合专项支持制度……市产研院探索使用的一系列创新“催化剂”,催生了香港城市大学无锡先进纳米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先进涡轮动力技术与装备研究所、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等项目,引来一批科技“新苗”在无锡的产业沃土上茁壮成长。

  拓宽视野、放大格局,国内外科创合作高歌猛进。无锡—香港天使股权投资基金、无锡—新加坡天使股权投资基金两只涉外科创基金相继设立,分别对接香港“产学研1+”计划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成果,为无锡发展新质生产力导入更多外部动能。设在全国各地的60多个科创飞地,作为我市连接创新策源地的桥梁枢纽、平台载体作用已初步显现。近期的统计显示,科创飞地在孵企业500余家,已招引200多家企业在锡注册落户。

  充沛供给,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2024年,“空天”一词,成为无锡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鲜明“参数”之一。竞逐空天产业赛道,高技术门槛领域的专利是抢抓风口的关键一环。根据最新统计,截至目前,我市航空航天产业专利申请总量达2285件,居省内第二。这些申报专利中,火箭领域93件、卫星领域382件、高端装备领域1810件;发明申请类1160件,占比50.8%。

  支撑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是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落户锡城8年来,建成四大研发中心和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孵化7家产业化公司,与30余家企业签约项目合作提供技术支持。该院近期成功研发的新型电动机工程样机具有高能效、高功率密度、低噪音、轻量化特点,与当前热门的中大型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动力需求完美匹配。“这是发展低空经济、研发绿色航空器的新成果。”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南航无锡研究院的技术新成果,是全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40家建设发展成效较好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评估正式列统管理,成为连接技术与市场的产业科创“样板间”。全市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地方产业需求,步步落子、笔笔生花,布局构建多层次、全链条产业技术供给体系。既解决应用基础研究的关键核心问题,又为产业创新提供科技支撑,众多新研机构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无锡特色的技术创新路径和新型科研创新组织模式。

  由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同样受到关注。今年,全市共有60家创新联合体列入建设名单,另有26家创新联合体列入培育名单。以德科立牵头的“新型算力网光互联光交换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为例,这家生态型创新联合体集聚了10家成员单位,包括6家企业、3家高校和1家科研机构,涉及专业技术人员700多人。全市创新联合体将整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上的资源力量,围绕技术难点实现创新突围,为我市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核心支撑。

  汇聚高端创新资源,与顶尖高校、大院大所的紧密合作是实现快速突破的高效途径。今年,无锡与南京大学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滨湖区与南大携手共建大气前沿技术和高端装备创新研究院,新吴区与南大联合打造集成电路创新联合体,宜兴与南大合作部署水环境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南大牌”创新平台在无锡各地都有了布局,实现板块全覆盖。

  与全国高校未来技术学院的合作捷报频传。9月,北京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正式启用,吸引一批原创性研发成果在锡落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积了更多人才和科研优势。北京大学研究团队研发的高密度、高通道神经探针,在一根神经探针上集成1024个可同时记录的神经信号通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脑机接口研究的核心技术,依托北大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这一研发技术的产业化项目已经落户无锡。未来,更多高精尖科技将在锡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科产共荣,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舞”

  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合成生物……这些带着强烈科技色彩的产业名词,成为今年无锡工业界的新生力量。科技赋能,让原本深沉厚重的产业基底融合鲜活生动的时代表达,无锡的产业之树更加本固枝荣。

  年初,一场简朴而热烈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发展大会叩响了振奋的发展鼓点。1月,我市首个未来产业园区——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开工建设;2月,无锡锡山合成生物产业园揭牌;3月,基于下一代分子诊断技术的合成生物学应用平台签约落地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待到10月无锡生物医药新赛道创新成果展示举办之时,合成生物这一新赛道已集聚起规上企业20多家,营收增长率近10%。

  随着“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市低空经济技术产品加速“腾飞”。梁溪区打造全省首条无人驾驶低空航线并探索空中的士商业运营路线,以丰富场景孕育多样低空经济生态,打造面向未来的立体多维城市空间。珠海航展上,宜兴丁蜀通用航空产业园的道尼尔海翼有限公司推出海星飞机和DS-2C水陆两栖飞机两款模型,两款机型都已于今年成功实现水上首飞。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为低空飞行安全、高效运营提供强大支撑,同时推动通航服务智能化升级,促进航空旅游与支线客运模式的创新。

  创新链与产业链“共舞”,加速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无锡频频发力。今年,无锡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联盟成立,集纳多方主体,打造资源互补、要素融通的创新生态。联手一流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启动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助力成果熟化,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加强布局,加速科研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双向奔赴”,一面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把研发优势转为产业胜势,一面合作培育“高精尖缺”人才,助力搭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快速通道。

  以科技为锚,无锡大量科技企业向“高精尖”进击,构成一片奔腾向上的产业图景。不久前,无锡佳视诺德医疗科技研发的一次性使用玻切头获批上市。此前,全球能研发生产玻切设备和耗材的仅有6家。作为国产自主研发的双气路高速玻切头,兼容主要品牌的玻切机,是国产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双气路玻切头基础切速高达10000CPM,这标志着我国玻切手术医疗器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向上进击的科技企业群体中,“瞪羚”“独角兽”不断涌现。今年,全市获评省独角兽企业48家、瞪羚企业218家。根据《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有5家企业上榜,数量再创新高,列全国第15位、全省第3位。其中,新增企业数全省居首,显示出无锡培育高能级创新企业的不俗实力。

  (朱冬娅)

  六个“首批”“首次”

  折射年度科技新突破

  1、首批认定40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强化新型研发机构统筹管理,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支撑水平,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建—管—用”全流程管理体系,2024年10月,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等40家机构被认定为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基本实现“465”现代产业集群全覆盖。

  2、首批组建60家“生态型”“平台型”“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赋能企业创新为核心,以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根本,2024年,市科技局布局建设创新联合体60家、列入培育26家,共集聚各类创新主体646家,凝练形成技术攻关方向442个。

  3、首批启动建设11家概念验证中心、6家中试服务平台。今年,无锡聚焦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启动建设首批11家概念验证中心、6家中试服务平台,为前沿早期科技成果提供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化论证,提升科技成果中试熟化放大能力,助力科研团队跨越从科研到产业之间的“死亡谷”。

  4、首次省市联动实施8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与省科技厅按照1:1出资,组织实施8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提升原始创新策源力。

  5、首次面向全国发榜招贤组织关键技术攻关。按照“真揭榜、揭真榜”的要求,采取政企联合面向全国发榜、供需双方自行对接、榜单企业自主评榜、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等方式,组织实施4项“揭榜挂帅”项目。

  6、首次发布民营企业“创新百强”榜单。市科技局联合市工商联,评选发布“创新成果优、经济效益好、发展韧性强”的优秀创新型民营企业100家。

  十项“数读科技”

  展现无锡硬实力

  ●科技创新竞争力居全国第11位。11月6日,赛迪研究院发布《2024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报告,无锡位居全国第11位。

  ●2家国家高新区排名实现“双进位”。根据工信部12月23日公布的2024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无锡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列第17位,连续五次实现进位;江阴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列第43位,较上次提升2位、创历年新高。

  ●3项通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我市3项通用项目获奖,继续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41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11月7日,2023年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我市41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0项,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各1项。

  ●2家园区上榜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五十强。在11月2日发布的《2024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中,揭晓“2023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五十强”榜单,无锡高新区和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分别位居第18位和第38位。

  ●牵头建设1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6月6日,首批12个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宣告成立,我市中微高科牵头组建的“长三角Chiplet集成技术创新联合体”名列其中,占全省三分之一。

  ●成功获批1家省概念验证中心。今年,江苏启动建设首批10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江南大学生命健康概念验证中心成功入选。

  ●成功获批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无锡碳中和动力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江苏省绿色氢基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占全省四分之一。

  ●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5家、省独角兽企业12家。根据长城战略咨询发布报告,我市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5家、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25家。根据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的2024年江苏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我市入选独角兽企业1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48家、瞪羚企业158家。

  ●9个项目在第十二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总决赛上获奖。“太湖杯”选送项目在第十二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7个三等奖,获奖数占比15%,其中英律医疗荣获团队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