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不到24小时的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很快趋于稳定,病情得到改善。”近日,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为严重肺部感染引起呼吸衰竭的病人开启了生机之门。
作为无锡市率先引入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的医院,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呼吸支持领域实现了突破。相比于传统呼吸支持手段,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恢复质量。
2021年,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成功入选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高端医学专家团队,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杨毅教授团队开展密切合作、深入交流。东南大学副校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邱海波教授以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多次来锡会诊、指导工作,助力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学科技术建设飞速发展,跑出了学科发展加速度。
“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合作以后,我们在临床救治能力、技术开展等方面有了大幅提升。以往我们对重症病人只能进行人工呼吸和人工肾脏支持,如今已能够开展人工肝支持以及人工心脏支持等技术。”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许红阳介绍,重症医学科所开展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数量已经连续几年位居全省第一,2024年共开展180例。此外,还成功开展了床边持续二氧化碳清除技术、ECMO+CRRT等尖端技术。
“如今,医疗已不再局限于单纯地看诊一位病人。我们的目标是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从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再到医疗人才的逐步培养,这些都是我们深入合作的重要内容。”杨毅说。
“可以说,国内各大医院能开展的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在我们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都能顺利开展。”谈及医疗技术,许红阳信心满满。高超的技术、精细的管理,使重症医学科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肯定。
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始终将人文关怀奉为核心准则。他们认为医学绝非冰冷的技术堆砌,而是饱含人性温度的生命守护。他们用细致入微的关怀缓解患者的痛苦与恐惧,用真诚沟通构建信任桥梁,让患者在与病魔抗争时感受到温暖与希望。在多场与罕见、复杂病症的艰难较量中,重症医学科团队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与无畏的探索精神,书写下无数生命奇迹。
近年来,重症医学科团队深耕学科建设,锐意创新。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一等奖。2024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4年团队共发布SCI论文十余篇,核心期刊论文8篇。许红阳及其团队还多次受邀前往国内知名三甲医院进行器官移植围手术期治疗,多次在全国性的大会上做主旨演讲,广泛传播重症治疗的“无锡经验”。
“太湖人才计划”平台的集聚效应,充分激发了重症医学科团队的人才优势,青年医生借此平台也不断成长,取得突破。
“在‘太湖人才计划’的支持下,我本人主持的江苏省卫健委课题项目也顺利完成,另外我有幸前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半年,在科研和临床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惠姣洁说。
展望未来,许红阳满怀期许:“我们将持续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依托他们的重点实验室开展更多的临床基础研究,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水平,合作培育更多卓越人才,不断提升临床救治能力,服务于更多重症患者,让无锡的老百姓获益。”(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