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牢记嘱托 答好“强富美高”新答卷

大力实施惠民利民工程,统筹推进更高品质“民生七有”

锡山: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背街小巷,一张张干净又具设计感的休憩座椅,让居民“坐”享其美;助老餐厅内,就餐老人一波又一波,家门口的幸福“食”光暖心又暖胃;道路升级改造,不仅处处是景,更让区域“经脉”更畅通,铺就发展“快车道”……如今的锡山,城市拔节生长,幸福触手可及。

  站在时间节点驻足回望,锡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大力实施惠民利民工程,统筹推进更高品质“民生七有”,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使幸福感在锡山更加具体实在。

  幸福在家门口“触手可及”

  “有事找党支部”,在锡山区的不少小区里已成风尚,道路翻修、电梯加装、垃圾清运等问题通过“书记面对面”“小区党支部固定服务日”“联合执法进小区”等多样形式得到有效解决,幸福在家门口“触手可及”。锡山通过擦亮“红享乐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发布“把支部建进小区”深化提升“345”行动,引导全区269个住宅小区全覆盖建立党支部,如今已涵盖党员9543名。

  党员群众在哪里,党组织就要建在哪里。锡山区依托小区党支部“红色议事会”平台,收集整理居民需求清单,结合资源清单,打造“红享乐居”党建惠民路线,旨在通过党建引领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惠民服务。如今,“红享乐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已成为锡山凝聚民心、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按照规划,2025年,锡山区区级示范小区党支部基本连点成线;2026年,将形成具有锡山特色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品牌。

  安居乐居,不仅是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还要做好优化,让居民从“住有所居”变“住有宜居”。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柏庄一村是东亭街道典型的老旧小区,楼层总高基本在6层或7层,居住人口中有三成居民的年龄超过了60周岁。为解决小区老年居民的“上楼”难题,东亭街道对楼道进行了适老化改造,特意为90个楼栋加装了约230张爱心折椅,以方便居民上下楼时可以停歇。一把小小的楼道折椅成了居民上下楼梯的“加油站”,把上下楼这件“烦心事”变成了“顺心事”。

  据了解,为切实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后半篇”文章,锡山区相关部门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回头看”与既有住区补短板工作,全面开展排查整治,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不断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民生保障托起稳稳的幸福

  惠老助餐,看似小事,却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位于东亭街道东璟大厦一楼的馨谊餐厅,是锡山区首个运营的助老爱心中央厨房,不仅有老年人助餐服务,还将为社区10个助餐点提供午餐,得到周边居民一致点赞。13平方公里的东亭街道有20多万常住人口,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8万人,街道便想方设法做好惠老助餐服务。老人吃饭不仅有优惠,在现场还能享受带有扶手、柔软舒适的长者就餐座位,在取餐区旁的监管大屏可以看到餐食制作过程,餐厅门口安放的AED、担架等应急设备,为老人的安全增添了保障。据了解,锡山扎实推进惠老助餐建设,累计新建及改造提升惠老助餐点126个,目前全区日助餐超4000人次,实现有需求的老年人助餐服务全面可及。

  医疗保障是守护百姓健康的坚实后盾。2024年12月29日早晨,一辆救护车驶离锡山区鹅湖人民医院旧址,将老医院最后一位患者安全转运至鹅湖人民医院新院区,做到了“老院有人送、路上有人陪、新院有人接”的无缝衔接,也标志着新院区的焕新启用。作为锡山区老年病医院,新院区在交通标识、建筑环境、设施家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适老优化设计,并使用智慧病房智能呼叫系统,与医院HIS互联,同步更新病人信息资料和医嘱信息等内容,提供清晰可靠的双向对讲。该新院区的启用是锡山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锡山持续聚焦医疗保障工作,锡山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锡山人民医院二期建成投用,“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数量达到7个,位居全市第一。

  “教”启未来,点亮成长灯塔。2024年秋季学期,位于锡东新城的锡山实验小学新校区全新亮相,新校区以打造儿童友好型校园为目标,学校内宽敞明亮的教室为孩子们提供了舒适空间,高标准的运动跑道、篮球场和排球场等为孩子提供挥洒汗水的舞台。据了解,2024年以来,锡山已有天一中学宛山湖分校等10所新建、改扩建学校正式投用,新增学位11250个。同时,校园定制公交工作也稳步推进:东北塘小学和东北塘中学校园定制公交专线于2024年秋季学期正式运行,而在2024年4月,二泉中学校园定制公交两条线路(桑达园线、蓝光五彩城线)已先期投用,锡山区校园定制公交目前已增至六条线路。

  高质量就业点亮“万家灯火”

  2024年,锡山的夏夜,人才夜市是妥妥的热门话题——各镇街道在热闹的地段搭起摊头,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夜生活场景与求职招聘服务相融合,变“纳凉地”为“纳贤场”,助力求职者在“烟火气”氛围中找到“家门口”的好工作。

  作为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就业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就业服务的触角正不断延伸,深入到锡山的各个角落。“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贴心地将服务送到居民身边,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权益维护等一站式服务,让求职之路不再遥远;零工市场也如同一座座“就业桥梁”,让灵活就业人员与雇主在此精准对接;“锡望向东 职等你来”线上平台将就业服务摆上“云端”,激发就业服务新动能……锡山举办各类就业服务活动100余场,提供岗位近6万个,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率达99.63%,城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锡山有效促进富民增收,支持企业生产、稳定就业形势,出台“新春十二条”等政策,充分发挥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扩岗就业作用。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04万,净增就业人数在全市持续领先;全区完成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2298人,城乡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4875人;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3200万元;新增取得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5015人,新增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1023人。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已投用,进入常态化运营;新增残疾人就业195名,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369名,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612名……一个个可感可及的数据背后,是锡山稳岗促就业、服务惠民生的决心与信心。

  “我很看好家乡未来的发展,返乡就业是个不错的选择。”“招聘会提供的岗位非常多,一定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锡山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求职者对锡山的认可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