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牢记嘱托 答好“强富美高”新答卷

宜兴:弄潮搏浪,做强县域经济

  宜兴是苏南板块的重要一员、无锡“一体两翼”的重要一翼,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宜兴弄潮搏浪,不断跳出县域思维、做强县域经济,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统筹抓好各项事业,以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扎实业绩,为无锡、全省大局作出更多贡献。

  聚力快转型,打造强劲发展动能

  比原计划提前半年,一期投资59亿元的中车中低压功率器件产业化(宜兴)建设项目竣工投产;无锡首个高端膜产业园宜兴滆湖EOD项目正式开工;全球行业领军企业瑞士欧拓集团与江苏环宇集团举行合作签约;总投资130亿元的窑湖小镇项目正式开园……去年12月,宜兴重大项目建设频频传出好消息。

  聚力稳增长,打造发展强后劲,宜兴始终把项目作为发展“第一引擎”。去年1月至11月,宜兴备案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3个。通过落实双专班、月度通报、推进例会等机制,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以“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建设为主线,宜兴深入实施各产业发展计划,更大力度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转型。眼下,宜兴“3+3+N”现代产业集群雏形初现,去年前三季度,宜兴新能源产业营收占无锡比重位列前列,集成电路产业营收增速无锡最快。以低空经济为例,从一架飞机,到一个机场,再到一个产业生态圈,宜兴低空经济产业振翅高飞。丁蜀通航产业园现有企业20多家,去年新增规上企业1家,新注册公司6家,其中亿元项目3家。目前产业园先导区内的无锡丁蜀航空工业技术发展中心项目即将完成主体结构浇筑,预计今年6月完工验收。随着陶都科创园、洋渚低空智创园、兆蓝低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平台载体的基本建成,从项目孵化、中试,再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生态圈正逐步形成。

  提升产业引领力,宜兴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创“竹海”正不断向阳而生。去年,宜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31家、无锡市级科技型企业2403家、均列无锡第二,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0家、位列无锡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达2746家、位列全省县级市第二。在创新平台建设上,新认定无锡市级科创载体17家、数量无锡第一,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数量全省县级市第一。国际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示范基地,作为生态环境部在全国布局的首个重大平台成功在宜落地。

  聚力增优势,擦亮生态人文品牌

  去年11月,宜兴市张渚镇茗岭村长岗涧清洁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项目成功签约,成为省内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落地项目。生态、人文,是宜兴的两大“金字招牌”。聚力增优势,宜兴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文化底蕴挖掘,加快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文化与经济交融共兴的实现路径。

  筑牢绿色发展基底,宜兴全面加强环境治理。去年,宜兴推动46项重点治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23亿元,完成5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227块“治本清源”达标区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12万亩、标准化改造和退养养殖池塘3万亩。通过“一河一策”,综合整治9条主要入湖河道。

  加快生态转化优势,宜兴深入推进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全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落地了全省首笔“水权贷”。通过健全排污总量指标交易管理机制,完成10笔乡镇间总量交易,金额1170余万元。

  东坡文化、山水文化、陶瓷文化……文化赋能、生态打底,如今,宜兴已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齐头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人文经济相生相融,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造就了宜兴独特的气质。以人文“穿针引线”,宜兴现代康养产业大步向前发展。大有秋项目总投资200亿元,项目规划面积4500亩,将打造成为世界级心灵度假旅游湾区。随着大有秋项目的不断推进,周铁文旅康养产业全面发力,总投资3.5亿元的由民政部、无锡康养集团、灵山集团共同合作的大健康产业园将启动建设。

  下阶段,建设运营好大有秋、窑湖小镇等重大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森林公园、宜园等传统景区改造提升,加强重点景区策划包装,全力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培育文化制造、创意设计、数字文化等新业态,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体育等有机融合,努力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除此以外,不断放大“千年陶都”城市IP,宜兴将推动陶瓷高质量发展条例经省人大审议通过,加快陶博馆改造提升,整体推进蜀山片区保护式更新,持续释放黄龙山矿址公园、古南街、陶二厂等载体流量效应。

  聚力惠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连日来,在宜城街道怡博苑、岳堤苑二期、茶西新村等主城区老旧小区施工改造现场,施工人员正有序实施建筑立面出新、停车位改造、休闲活动场所改造等工作。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工程,事关百姓福祉、城市发展。去年,宜兴改造主城区老旧小区6个,惠及居民1160户,建筑面积13.4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500万元。

  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宜兴从细节入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宜居之城。去年,宜兴完成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1月至11月,宜兴办结“微幸福”民生工程304项,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宜兴市第一中学周铁分校、东氿中学、悲鸿中学等教育工程正式投用,江南大学宜兴校区二期工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宜兴校区加快启动建设。宜兴市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实现集团化发展、一体化运行,新增2家、原址重建4家、提档升级7家村(社区)卫生室(服务站)。完成2000余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惠老助餐服务实现村、社区全覆盖。

  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良好格局,宜兴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自2019年年底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宜兴以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科技成果入乡转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农民可持续增收等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打通城乡融合发展“任督二脉”,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加速推动城与乡“双向奔赴”。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作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抓手,一直被置于改革的关键位置。去年,苏南地区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项目在宜“破冰”。高塍镇胥井村以闲置“农地”作价1250万元,入股无锡帝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纳滤膜净化处理装备制造项目建设,预计年股份分红收益超18万元。截至目前,宜兴已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作价入股方式供地16宗、面积112.6亩。

  下阶段,宜兴将通过强化园区与乡镇工业集中区间的产业配套对接、完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提升农民群众收入水平等措施,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多出经验、走在前列。(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