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牢记嘱托 答好“强富美高”新答卷

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

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滨湖新篇章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回眸2024,展望2025,滨湖区将继续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鼓足干劲、乘势而上,聚力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奋力交出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确保“十四五”顺利收官,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回眸2024

  GDP1170亿元,增长6.3%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滨湖区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知重奋进中,“实力滨湖”奋楫争先;这一年,在共建共享中,“科创滨湖”新潮澎湃;这一年,在民生保障中,“幸福滨湖”可触可感,中国式现代化滨湖新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实力滨湖”奋楫争先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3位

  过去的一年,锚定“高于省市平均、持续提升贡献份额”的追求不松劲,滨湖区高频研判经济形势,高效抢抓政策机遇,高质服务企业发展,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70亿元、增长6.3%以上,总量占全市比重较去年底提升0.1个百分点,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到10%左右,连年稳步提高;市重点监测的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7项位列全市前三;滨湖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43位、投资潜力百强区52位。

  从用好国家和省市政策工具箱,到针对性出台工业经济稳增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区级增量政策;从“一企一策”帮扶重点企业,到每月研究分析经济运行;从邀请企业座谈交流,到挂钩上门走访服务,打出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组合拳”,滨湖一大批企业享受到“两重”等各级政策红利超6亿元。

  通过“招商+项目”,滨湖新增注册资本超千万元企业800家以上,招引落地备案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3个。37个省市重大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10亿元、投资完成率超120%,带动实现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超36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0%、民间投资占比达到63%、均全市领先。

  “爱尚滨纷生活”消费品牌持续打响,凯德来福士广场签约落地,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撬动消费超11亿元,接待游客3300万人、再创新高,“滨五条”等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政策措施相继实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343亿元、增长7%。深化“跨境电商+滨湖智造产业”品牌出海行动,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7.5亿元、增长8.5%,其中出口总额增长11%、全市第一。

  “科创滨湖”新潮澎湃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全市前三

  作为江苏为数不多拥有丰富科技创新资源的区域,滨湖区山水东路科创谷“一路两园多节点”规划建设扬帆起势,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正式启用、前沿产业项目加快导入,南京大学“擎天工程”落地培育、聚力创建国家大科学装置。新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23人、创历史新高、蝉联全市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89%,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8.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6.9%,均位居全市前三,创新显示度、科技支撑力攀高向强。

  产业升级量质并进,“产业集群+特色园区”发展模式释放集聚效应,“四上”企业入库350家、增长68%,“543+X”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530亿元、增长15%,新增低碳环保、数字影视2个百亿规模产业集群、总数增至7个。深化数智赋能,派克新材获评国家5G应用示范工厂、省工业互联网企业级平台,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省级示范工厂、智能车间21个,为历年之最;预计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224亿元、同比增长11.2%。

  科创力量提质扩容,清华大学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无锡校区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揭牌成立,江南大学获批建设省首批概念验证中心、获发全省首张研发生产“一址两用”食品生产许可证。预计全年院所经济入库税收6.5亿元、增长近20%。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以上潜在独角兽企业各9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累计超800家,脉得智能获工信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优胜单位、全市唯一。

  “幸福滨湖”可感可触

  太湖水质全年达Ⅲ类标准

  一年来,滨湖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绘就幸福民生画卷。8大工程20项民生实事高标准实施到位,建成开办金桥红沙湾实验学校等3所高品质学校,市九院获评省首批骨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惠老助餐服务点实现78个社区全覆盖,新改建游园12个、绿道20公里、体育设施966件;太湖北部湖区、湖心区水质2007年以来首次均达到Ⅲ类,PM_2.5平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连续8年保持全市最优,群众家门口有了更多好去处、好环境。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84万平方米,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5台。启动建设省锡中滨湖分校,太湖高中完成品质提升改造。太湖植物园一期正式开园,稻香社区国家完整社区建设试点通过评审。

  乡村振兴持续发力,新一轮“3+8”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整治提升项目深入实施,“太湖108廊道·湖湾乡落”滨湖农文旅品牌打响,成功打造千亩规模连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军嶂、状元、冠嶂等古道升级上新,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个,马山街道古竹社区通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验收,落地建设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19个市级治太重点项目在建完成率100%,蠡湖支浜深度治理项目顺利完成,建成市级美丽幸福河湖32条,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好于Ⅲ类,66条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整治河道优Ⅲ比例超98%、全市最高,连续17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173个大气治理工程全部完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4.2%、保持稳定。

  展望2025

  “543+X”产业规模1750亿元

  显示度进一步提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滨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际使用外资3亿美元;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水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粮食产量保持基本稳定。

  围绕目标实现,滨湖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从九方面发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省全市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经济稳健向好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

  落实增量政策,牢牢把握国家“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机遇,加快储备一批既管当下、更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支持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不少于2家、过会上市企业1家,“543+X”产业整体规模达1750亿元,产业支撑度和显示度进一步提升,抢抓国家提振消费、加力扩围“两新”等政策机遇,聚焦首发经济、谷子经济、它经济等热门领域,依托滨湖特色,挖掘新业态、布局新场景、催生新模式,进一步丰富消费体验。加大投资力度,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重点领域,谋划布局更多新型要素、新型基础设施,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牵引撬动作用,同时挖掘民间投资潜力,全方位拉动内需增长。稳定外资外贸,靠前服务重点外资企业,切实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转口基地+海外仓”布局,推动外资外贸固稳提质。

  突出项目为王

  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8个

  强化空间复合利用,一体推进房屋征收和工业园区“六抓六促”,全力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空间;高标准实施“工业上楼”,建好用好锡芯谷、南泉科技园等特色园区,提高土地复合利用和项目产出水平。优化招商联动协同,统筹部门、板块及国企资源,探索建立国有平台招商公司;开发用好招商工具,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加快“招商一件事”智慧平台建设,充分激发招商团队的内生动力。深化项目服务保障,在谈项目要强化全流程、全周期跟踪问效,提前评估论证、提效审批服务、提速开工建设;在建项目要探索建立项目综合评价体系,持续释放投资量、实物量;新招引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不少于8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保障支撑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先导

  推动内生活力持续释放

  全面落实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有序实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建立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制度,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权责体系。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调优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支持三大集团聚焦主责主业,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支持华莱坞文化集团拓展新业、创收增值,深化与央企央媒、知名影视平台合作,擦亮“国字号”园区品牌;加快板块国企平台、人员整合,提升专业化、市场化能力。要提速推进功能区建设,健全“功能区+镇(街道)+国有企业”运营管理架构,积极争创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化完善荣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体制机制,胡埭镇创成省级经济发达镇,全力构建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的协同发展格局。

  释放强劲动能

  全速开发“五湾五城”

  全速开发“五湾五城”,加快建设“精彩辉映”的美好实景。蠡湖未来城要以中信泰富未来中心、香港侨福TOD、蠡湖未来城AI产业园等重大项目为牵引,聚焦人工智能、国际消费、总部经济等产业方向,打造更具标识度的未来之城。红沙湾科学城要以山水东路科创谷为关键抓手,全速推进“一路两园多节点”建设,确保科创谷快出形象、快见成效;主动深挖高校院所“富矿”,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创新浓度。灵山湾生态城要持续深耕生命健康产业,加速拓展高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装备等新赛道;依托马山算力岛建设,布局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加快培育形成新增长点。九龙湾智造城要锚定智能制造、“两机”、新能源等重点方向,用足用好3000亩连片用地,全力引企业、落项目、育产业,推动存量企业焕“智”升级,不断提高亩均效益,以新质产业、优质配套,增强区域综合实力。运河湾现代城要紧扣“城市副中心”定位,持续迭代楼宇载体、商场商圈,以“来福士·界”项目落地为契机,招引一线品牌,发展高端服务业,构建更高能级的产城融合高地。

  科技产业深融

  打造“现象级”院所经济

  增强创新驱动能级,“一所一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更大范围联动科创资源,前瞻布局前沿技术,吸引集聚优质项目,加快孕育新引擎、打造新动能。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深耕“543+X”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深化“智改数转网联”,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快速切入可控核聚变产业链,支持新型储能、氢能等产业发展,助力突破外贸“碳壁垒”。要聚焦企业筑峰强链,持续推动企业“五上”发展,系统实施整体强链、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支持链主企业主导产业链创新,鼓励“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大力推动企业入库,积极服务企业上市,加快形成雁阵发展格局。促进人才集聚赋能,实质性启动“滨湖人才港”建设,持续升级“滨湖之光”人才政策,深入实施“青睐湖湾”工程,切实提升“吾+”人才安居品质,不断提高产才适配度。

  文旅融合发展

  构建“全域即景区”旅游格局

  统筹用好文旅资源,突出“全域即景区”理念,做足“山林湖水”文章,着眼让滨湖更“出圈出片”,推进“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地区显示度和活力值。打造崭新人文地标,大力实施“百宅百院”“百匠千品”等文化工程,高标准建设荣巷历史文化街区、无锡名贤文化交流中心等城市文化新地标,匠心打造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无锡太湖植物园、太湖自然资源博物馆等特色文旅新品牌,彰显“太湖108廊道”美的颜值、暖的品质、雅的气质。壮大文旅支柱产业,聚焦赛事经济、演艺经济等新增长点,大力引进高水平赛事和高品质演出,积极构建数字酒店、数字景区、数字场馆等新消费场景,抓好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迭代升级,全力支持微短剧全产业链发展,全力争创国家级电影高新技术研究实验室。

  打造魅力湖湾

  城市面貌焕新出彩

  提优生态环境,开展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和蠡湖深度治理,全面提升“治太保源”工作质效;实施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双碳”系列专项行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打造现代城区,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打造若干精致节点、标志建筑,雕琢更具辨识度的全域花园城区;有序推进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切实打造韧性城区;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深化市容环境整治,让城市之美随处可见。建设和美乡村,严守耕地红线,有序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做精提优小南湾乡创园、富安·状元里等重点项目,建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保障改善民生

  幸福指数稳步攀升

  兜牢民生底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稳岗就业政策,不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多层次养老、医疗、社会救助体系,一体做好助残、救孤、优抚等工作,加强低收入和特困群体动态监测,优化完善数据支撑,细密梳理群众需求,提升各项帮扶政策的普及性、直达性。增进百姓福祉,高标准建设省锡中滨湖分校、锡师附小未来城小学等重点项目,打造特色化教育品牌;优化布局区域医联体,加快滨湖健康产业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质升级。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常住人口稳步增长、人口结构持续优化;聚焦“一老一小”加强服务保障,支持发展银发经济,持续提升惠老助餐服务水平,构建全龄友好型城区。

  防范化解风险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推动“警格+网格”深度融合,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和聚集性活动安全管理;增强安防力量,加大技防投入,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滨湖。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健全“五社联动”模式,完善“精网微格”工程,建立健全区“12345热线+信访”联席联动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防范在源头;紧盯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完善区城运中心功能,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切实提升风险预判、应急调处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聚焦“厂中厂”、电动自行车、高层建筑、燃气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开展“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全面推进“两张清单”管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群众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自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