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牢记嘱托 答好“强富美高”新答卷

执“科创之笔”,擘画湖湾“新”未来

让好地方源源不断创造好成果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科创为笔,挥毫太湖北岸。这里,万顷碧波映照“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旖旎风光中,“院所经济”愈发璀璨。依托大院大所的创新“活水”,滨湖区“543+X”产业攀高逐新,绘写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美底色。

  统计数据显示,作为江苏为数不多拥有丰富科技创新资源的区域,2024年滨湖区院所经济税收贡献超6.5亿元、增长近20%。今年,滨湖将加快山水东路科创谷建设,推动科教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不断汇聚强劲发展动能,让好地方源源不断创造好成果。

  向新求质

  院所经济税收贡献超6.5亿元

  当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已成全国全社会的关键命题。在这条“双新”之路上,滨湖区加速前行的“筹码”何在?答案便是“院所经济”。

  滨湖区院所经济的发展状况甚至可用“现象级”来描述。湖光水色间集聚了全市近90%的科教资源,仅省部属科研院所就有12家,此外驻区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千个,累计交易额近亿元,培育孵化企业超百家。

  沿着一条11.8公里长的“院所路”——山水东路,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校区、中国船舶七〇二所、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航空工业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航天新气象、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院所接续布局,“奋斗者”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从中诞生。

  以山水东路为中轴,去年滨湖正式启动山水东路科创谷建设,做大做强院所经济。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相关项目签约落地,民用航空电子系统项目启动区建成投用,省质检院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一期顺利竣工;清华大学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取得丰硕成果,成功孵化无人矿卡、AI医院系统等一批前沿产业项目;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启用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培育8家潜力企业,初步奠定光子芯谷在量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南京大学“擎天工程”大科学装置有序推进,江南大学获批建设全省首批概念验证中心,东南大学无锡校区新质生产力创新中心揭牌成立,2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院地、院企合力追“新”,湖湾院所经济稳步增长。去年院所经济税收贡献超6.5亿元、增长近20%。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101亿元,增长68.8%、全市第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6.9%、保持全市前列,创新显示度、科技支撑力攀高向强。

  今年,滨湖将继续支持驻区高校院所、重点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一所一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承接院所项目及关联项目落地,持续发展和壮大院所经济;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矩阵化构建“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体系,有效嫁接“真需求”与“好成果”,提升项目服务和承载能力;更大范围联动科创资源,主动对接市四大重点区域创新合作中心,前瞻布局前沿技术,吸引集聚优质项目,加快孕育新引擎、打造新动能。

  蓄势未来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蓄势未来,滨湖对此有着深度的认知与实践。

  当前,“量子科技+生物医药”已经成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蕴含着改变未来医疗格局的巨大力量。量子科技与生物医药融合,就是将量子技术的独特优势融入到药物研发、疾病诊断、治疗手段创新等生物医药产业的各个环节,从而突破传统生物医药产业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

  日前,首届量子AI+生物医药融合创新峰会在无锡量子产业新地标光子芯谷举行,会上发布的“量生万物”生物医药智能平台从生物医药各环节痛点问题出发,深度融合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形成包含量子AI+小分子药物设计、合成生物学计算、抗原抗体设计三大核心板块的综合性一站式应用平台,打造量子AI+生物医药全栈式解决方案。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滨湖,科技和产业的“高匹配”有着高度彰显。

  在山水东路“科创谷”内,南泉科技园区域内的航空电子产业园将与山水东路上的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航空工业雷达所等院所进行合作共建;申威产业园依托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及中电科申泰、航天江南等龙头企业以及蓝创智能等专精特新企业,着力打造“国产CPU+信创整机+云基座+信息安全+办公软件”的全链式产业园。

  以科技创新为题,大院大所牵手创新型企业,打开了滨湖惟新惟进的广阔空间。而为打造“产业强区”,滨湖区思考的更多。在培育创新型企业上,去年滨湖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累计超800家,获评省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9家。途深智合发布国内首个自然语言文本蛋白质大模型,脉得智能获评工信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优胜单位,派克新材获评国家级5G应用示范工厂,均为全市唯一。

  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上,今年滨湖将持续深耕“543+X”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做强生产性服务业、高科技服务业;深化“智改数转网联”,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统筹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强数据、算力资源整合运用,探索建设各领域垂直应用大模型,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首批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快速切入可控核聚变产业链,支持新型储能、氢能等产业发展,完善绿电绿证、碳交易等要素供给,助力突破外贸“碳壁垒”。

  聚焦企业筑峰强链,滨湖将持续推动企业“五上”发展,系统实施整体强链、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支持链主企业主导产业链创新,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梯次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大力推动企业入库,积极服务企业上市,多措并举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形成雁阵发展格局。

  聚才引智

  筑牢科技创新之基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创新,根本在人才。

  在助力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上,作为江苏为数不多拥有丰富科技创新资源的区域,滨湖持续以满足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将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区域发展的“最大增量”。

  去年滨湖不断提标扩容“滨湖之光”人才政策,创新实施“青睐湖湾”工程,统筹推进“青阅滨湖”计划,规划建设“滨湖人才港”,迭代升级“滨湖人才卡”服务功能,深化实施“吾+”人才安居工程,全年新建5家海外引才联络站,卓胜微入选省人才攻关联合体,新增国家级人才23人、省“333”工程36人、省“卓博计划”12人,均为全市第一。

  在促进人才集聚赋能上,今年滨湖将实质性启动“滨湖人才港”建设,突出“一站集成、拎包创业”,持续升级“滨湖之光”人才政策,深入实施“青睐湖湾”工程,切实提升“吾+”人才安居品质;密切关注院士团队、领军人才等最新动向,引入更多战略科学家、头部企业家;高质量建设博士后站点,培育更多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才适配度,确保今年新入选国家级人才不少于20人、新引进大学生不少于1.7万人。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滨湖不仅有“如鱼得水”的人才创业环境,也用“滨至如归”的营商环境向全球投资者传递最大诚意,让创新型企业既能安心落户,也能舒心发展。

  去年,滨湖区重磅发布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政策,围绕市场改革、企业服务、市场监管、要素资源、产业生态、法治保障六大领域,提出共计55条具体举措,并梳理排定了120条营商环境重点事项,抓手更具体、分工更清晰、服务更精准。力求用“颗粒度”更细的改革举措,擦亮“滨至如归、有呼必应”的营商品牌。

  在涉外服务上,开通更多海外招商对接项目通道,拓展重点国别(地区)招商渠道,以最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在项目后期落地上,完善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服务机制,深入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服务模式,精准保障企业“差异化”用地需求;在支持“科技创新”上,一方面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支出,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另一方面,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加速让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此外,滨湖区还不断推动人才链、资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让创新人才与创新企业在这里获得更多“如鸟投林”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