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布鲁塞尔1月10日电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10日确认,2024年成为自1850年有相关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多项关键气候指标破纪录。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当天发布新闻公报说,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5.10摄氏度,比上个最热年份2023年高出0.12摄氏度,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的气温水平高出1.6摄氏度。2024年是首个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以上的年份。2024年除7月份以外,全年其他月份全球月平均气温也均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以上。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强调,上述数据并不意味着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已突破《巴黎协定》提出的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理想目标。《巴黎协定》相关表述指全球多年的长期变暖情况,而非某月或某年一时升幅突破温控目标。
数据还显示,2024年7月22日全球日平均气温创下17.16摄氏度的新纪录。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说,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地表和海洋表面温度急剧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NSO)的演变等因素也导致了2024年的温度异常。
该机构监测显示,2024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均达到创纪录水平,分别为422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和1897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2024年全球范围还记录了大量极端天气事件,包括风暴、洪水、热浪、干旱和野火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对全球民众的生计构成“重大风险”。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气候战略负责人萨曼莎·伯吉斯说,包括2024年在内的过去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我们如今正处于突破《巴黎协定》设定的1.5摄氏度(理想温控目标)的临界点”。
1月10日发布的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达到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全球31个研究机构的54位科学家共同研究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在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发表。
报告指出,海洋表面温度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变量,能够影响较大范围的天气与气候,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数据,2024年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比2023年高0.07摄氏度。同时,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数据产品一致表明,2024年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也达到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