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科创周刊

这些澎湃力量值得期待

听,新一年全市各板块的“科创新声”(上)

  □本报记者 朱冬娅

  向快而行,向实而为,向高而攀,向新而进,向远而谋……新的一年,科技“引擎”已然轰鸣启动。如何强化科技引领力,锻造新质生产力“先锋军”?近期,《科创周刊》“连线”全市各板块科技系统负责人,分享各地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的最新实践,畅谈2025年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想法。本期聆听江阴、宜兴、梁溪、锡山4个板块的科创“新声”。

  江阴

  让创新主体“近悦远来”

  “科企帮”“澄科贷”“锡科贷”“苏科贷”……翻开江阴的科技金融产品“目录”,适用于不同目的、不同层次创新主体的选择十分丰富,为科技企业“乘风破浪”提供充足的底气。2024年,全国首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费用补偿保险就落地在江阴,开创了金融服务中小科技企业积极申报高企的先河。

  “这份保险,解决了我们申报高企的后顾之忧,让企业更‘高兴’创‘高新’。”无锡道春新材料负责人许建所说的“保险”,就是公司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阴中心支公司签订的“科企帮”。根据“科企帮”江阴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费用补偿保险方案,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若未能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由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申报材料费用等,对拥有知识产权越多、研发投入越高的企业可给予更多保险赔偿。

  “去年,通过‘澄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已经发放科技贷款超6亿元。”江阴市科技局局长李奕介绍,江阴科技系统还联合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银行江阴分行开展“高企直通车”活动,自去年年中启动以来发放贷款约16.8亿元。

  今年,江阴将全面实施新一轮“科创江阴”新三年行动,持续完善政策扶持、组织机制、服务体系,加快组建科创基金,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同时引入融资担保、拨投结合、投贷联动等手段,深入推广“澄科贷”“人才贷”等多元化科技金融产品,加强对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营造“近悦远来”的创新氛围。

  宜兴

  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火热的建设场景,是无锡拓展科创载体、厚植创新生态的直观写照。

  对于宜兴来说,2024年绝对是科创载体建设“大年”,新建各类科创载体20余项,数量居全市第二;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全市居首。在建的科创载体包括新能源领域2家(宜兴经开区光伏POE封装膜产业园、官林功能性光伏膜材料产业园)、半导体领域1家(宜兴经开区CIS半导体封装膜产业园)、数字经济1家(丁蜀陶都数字产业科创园)。宜兴科创阵地和资源供给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也为未来产业的发展预留了承载空间。

  “2022年至今,宜兴的无锡市级以上科创载体数量增长了约43%,‘全域科创’建设加速推进。”宜兴市科技局局长陈磊介绍,随着科创载体“提质攻坚”行动拉开帷幕,宜兴科创载体发展驶入了提质增效的“新车道”。增长的不仅仅是载体数量,还有载体内的科研机构,为各个载体乃至整个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引擎动力。

  围绕科创载体基础研究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宜兴在科创载体内布局建设各类研发机构。近年来,宜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年增加10家以上,在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通过实验给予新兴产业更大实验“容错空间”,推动新兴产业真正成势。

  据介绍,今年,宜兴将持续发力创新载体建设,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宜兴药谷四期、科创慧谷二期、陶都科创中心三期等24个科创载体建设,力争新增科创载体面积达50万平方米。

  梁溪

  梯次培育提升科技竞争力

  从桐树基因的基因检测技术到快仓智能的智能仓储机器人系统,一个个高估值、高质量的科技企业项目,不仅点亮了无锡的产业板块,也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增长极。值得关注的是,大量“行业黑马”都把落脚地选定在梁溪区。去年,梁溪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认定690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数增幅146.67%,入选省潜在独角兽企业3家、瞪羚企业2家,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企业“向新”图景。

  “作为一家初创型企业,我们的产值在2024年迅速突破1000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脚下这片创新沃土的支持。”无锡英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泽云说。在2024“创业快线”国际科技创业大赛中,英骓科技跻身十大环球初创企业,全球第二、中国唯一。2023年,英骓科技创业团队参加“太湖杯”大赛后落户梁溪区。从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到资源对接,各级政府通过高效的协作机制,帮助英骓科技解决了初创团队在企业经营、政策对接、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市科技局、梁溪区和扬名街道的联络代办机制,为我们提供了系统性的成长保障。”朱泽云说。

  对科技企业的重视和培育,梁溪区一以贯之。“我们将继续在梯次培育上下功夫,提升创新主体竞争力。”梁溪区科技局局长任杰介绍,今年,梁溪区将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发挥大院大所技术策源、链主企业市场策源和基金资本策源作用,区城一体招引智网易联、高性能纤维制备成套装备等院士项目,带动企业、人才等各类创新主体集聚。

  锡山

  平台“助攻”赋能未来产业

  2024年,是锡山区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突飞猛进”的一年。

  伴随大院大所合作全面深化,锡山区7家新研机构纳入无锡市新型研发机构列统。无锡碳中和动力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入选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重大创新平台计划)支持榜单,获省级专项资金2000万元,成为锡山首个,也是去年全市唯一的入选单位。南大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批“2024年度江苏省院士专家(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是无锡市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唯一获批单位。

  根据2024年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立项公示,锡山区共有“无锡市钙钛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3个项目立项,创历年新增立项数新高。近期,无锡市创新联合体建设及培育名单公布,锡山区入围22家,位列全市第一,在无锡全市占比超过四分之一。

  “要让创新平台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助攻’。”锡山区科技局局长钱红星说,下阶段,锡山将强化“科创为先”的意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走实走深,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科创平台运行质效、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他表示,特别是聚焦重点项目,以宛山湖生态科技城为载体、大院大所智力资源为依托,积极推进宛山湖新能源实验室建设;支持隆达合金—苏州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建设,积极推动省市重点实验室建设,构建锡山重点实验室矩阵,为锡山未来产业赋能增效;鼓励新研机构围绕锡山区重点产业领域挖掘企业创新需求,与企业达成技术合作,实现自我“造血”,努力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