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引入首店应兼顾业态差异化

  □ 沈梦龙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各类网红店也如雨后春笋般越开越多,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各大商场、综合体里,经常能看到不同层级首店的广告和宣传标语。有首店进驻是好事,但在追求首店数量增加的同时更要重视提升首店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首店经济促进消费的作用。

  通常来说,首店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在区域首次开设门店,使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近年来,包括无锡在内的不少城市都制定专门政策吸引首店落户,丰富了业态品类、带动了消费、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但也要看到,不少商家变着法子加入首店经济的普惠队伍中,导致同质化、山寨感的首店层出不穷。有的只是筛选本地没有的品牌找加盟商入驻赚取一波流量,有的只是改造升级换个名字就摇身一变成了“首店”。靠打造徒有其表的模板化网红店来赚取流量是难以长久的,消费者在踩坑后也总结出了很多“避雷术”,很多“首店”因此昙花一现,开张不久就关门歇业。

  首店要不要引进培育?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何打造还需行之有方。一是要控制量,新鲜事物肯定要有,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引入同质化严重的新店铺会增加原有商家的竞争压力,消费者也会审美疲劳,适当地引入与所在商圈、地区特色相适配的首店才能有效激活市场、带动消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店都引进来;二是要保证质,宣传包装固然重要,但是不顾质量只求流量就是本末倒置了,不仅损害了综合体、商圈的形象,也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有关部门和招商单位要把好“入口关”,防止“赚一波就跑路”的商家“超短线收割”;三是要注重新,既然是“首个”,那肯定是“只此一家”的新鲜事物,不只是新的品牌、新的名字、新的风格,也需要进入新兴领域、引入新潮元素、吸引新消费群体等,还需要契合本土文化、城市气质等,如此才能让首店持续引流,更好地激发消费新需求。

  (作者系新吴区新安街道新安花苑第五社区党支部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