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他是我好哥们!”

锡澄宜福利机构孩子团圆过大年

  本报讯 26日下午,从江阴搬来的脑瘫患儿阳阳正和新朋友小汉面对面在各自的康复设备上进行康复训练,“他是我好哥们”,阳阳笑着介绍道。前不久,36个孩子从江阴、宜兴两地福利机构搬入无锡市儿童福利院,记者走访发现,孩子们大多已适应这个“新家”,不仅交到了新朋友,还掌握了“新技能”。

  “我会算术,很厉害的!”脑瘫患儿阳阳到新家的第一天,就跟工作人员“炫耀”。经过评估,康复师认为阳阳的自理能力经过学习和锻炼可以有效提升,考虑到他热爱算术,就给他安排了同样是脑瘫患儿的“算术高手”小汉做学习搭子,教他如何自己洗澡、上厕所等。“脑瘫患儿之间更能互相理解,我们实践下来发现,洗澡等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由功能较好的患儿带教功能略差的患儿效果更好。”养康教一体化项目负责人朱敏表示。

  除了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部分孩子已开始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我要用那个酷酷的像机器人一样的机器!”一天早上,脑瘫患儿普普一见到朱敏就主动要求训练,与刚来的时候判若两人。彼时,面对一排从未见过的康复设备,普普很抗拒,朱敏先安排她使用下肢外骨骼机,也就是她口中“像机器人”的机器,没想到她害怕得哭了出来。为了帮助她缓解紧张情绪,朱敏安排同样来自江阴的孩子与她面对面手牵手一起训练,有了小伙伴的陪伴,普普逐渐适应了下肢外骨骼机,不仅如此,她还学会使用新的康复设备——移动式站立架,“现在她很喜欢用站立架去看望以前江阴的小伙伴,下肢功能较初来时有所好转。”朱敏表示。

  不适应的情况仍偶有发生。“阿达你怎么不喝水呀?”工作人员几次经过唐氏综合征患儿阿达面前的水杯,发现他没有喝水。对于工作人员的问话,阿达也毫无回应。这时,他旁边的宜兴小伙伴用宜兴话说了句“喝水”,阿达这才端起水杯喝了起来。原来症结在语言,“以后我多陪他聊天”,特教教师李俊芳是宜兴人,她主动请缨担负起与“小老乡”交流的职责。

  “考虑到孩子们初来时不适应,23日晚我们养育部全员住在福利院,每个班比平时多安排1名值班人员,以随时安抚孩子的紧张情绪。经过几天的适应,现在晚上孩子们都能安然入睡了。”养育部主任陆晓红介绍道。据了解,接收的36名孩子已根据各自情况被分到相应的班级,在工作人员的引导和“老带新”结对帮扶的氛围下,锡澄宜三地的小朋友相处得很融洽。即将到来的除夕夜,工作人员为他们准备了奥尔良翅中、香酥龙利鱼、小笼包等丰富的年夜饭菜品,让首次聚在一起过年的孩子们过个幸福年。(杨雯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