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信托架桥 民政兜底

我市为特殊需要家庭建立监护监督机制

  本报讯 近日,市民政局召开《成年监护制度操作流程指引》(第一版)发布会。该《指引》为老年人家庭、精神类疾病成年人家庭等特殊需要家庭在监护协议、职能界定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持,并为具体监护监督操作流程提供指导。

  市民政局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市民通过信托、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社会单位和组织办理资产财产继承、监护权转移等需求日益增多,其中,老年人和精神类残疾人家庭的这类需求亟需政府公权介入加强监督和管理。2024年初,市民政局根据相关工作要求,确定由市救助管理站开展为期2年的特殊需要家庭监护监督试点工作。考虑到全市有心智障碍成员的家庭达1万余户,其中不少父母担心年迈后心智障碍子女的生活问题,试点工作主要面向有精神类疾病成年人的家庭,尝试建立“信托架桥,民政兜底”监护监督机制,借助信托平台,发挥民政兜底作用。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市民政局、市救助管理站会同江南大学法学院出台《成年监护制度操作流程指引》(第一版)。遵循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原则,《指引》贯穿监护的准备阶段、启动、履行、监督等全流程,切实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其中的实施细则不仅可以供相关民政部门参照,私人监护或社会组织监护同样可以参照。

  作为承担该试点项目的指定单位,市救助管理站主要承担服务对象的监护或监督职能,围绕试点个案监护服务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深化与医疗、康复、养老服务等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与试点个案相关的服务机构白名单库,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监护监督水平,并以此为契机探索救助管理机构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杨雯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