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为了方便快捷,免密支付功能已被广泛用于日常消费活动中,近期,不法分子利用帮助受害人关闭免密支付为由骗取钱财,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典型案例
1月24日,施先生在家中接到自称是“银联客服”的电话,称其短视频平台会员到期,将会自动免密支付扣款,他信以为真,让其帮忙关闭。于是,施先生按照“客服”引导,接受屏幕共享,解绑银行卡,随后就收到了转账信息,意识到被骗,共损失8万余元。
1月26日,陆女士接到自称“短视频平台客服”的电话,称其有一份保险到期,因其开通了免密支付将自动扣款。陆女士信以为真,“客服”又告知在网站上绑定银行卡后,才能帮其办理取消业务,于是她点击了对方发来的网站链接,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后,发现卡内余额被转出,共损失10万余元。
1月30日,孙先生称收到一条与某平台续约成功的短信,于是拨打了上面标注的退订电话,接通后对方要求其添加“客服”QQ,取消免密支付,后按照“客服”引导又下载了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发现被转账了5笔款项,共损失8800余元。
■案例分析
不法分子通过发短信、打电话等方式联系受害人,冒充“平台客服”“银联客服”,谎称受害人开通了平台会员、保险等到期自动续费的功能,再以帮助受害人关闭免密支付为由,引导受害人点击不明链接、下载不明App、添加社交平台好友,再进行屏幕共享,获取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和密码,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凡是接到或收到自称“客服”的电话和信息时,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凡是要求打开“屏幕共享”指导关闭“免密支付”的,都是诈骗,大家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指示,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