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农村闲置厂房、废弃宅基地如何“唤醒”?万石镇这样破题——

紧握契机,以闲置存量换发展增量

  近三个月内已落户项目4个,总投资超10亿元;去年下半年引进项目13个,均在建设之中。今年以来,宜兴万石镇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值得关注的是,所有项目落户地块原来都是闲置或低效地块。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许多农村存在的闲置土地、宅基地及荒废的公共设施如何盘活,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居住环境等至关重要。万石镇紧握一体化发展契机,在宜兴率先展开全方位的土地盘活行动,以闲置存量换发展增量,推动乡村加速更新,展现小镇活力风貌。

  位于大尖村占地约95亩的兰之星地块,原是一家建筑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地块已闲置两年多。去年,万石镇将该地块征收后重新规划,建起了4栋标准厂房,引进了4个总投资9亿元,预计年销售额超10亿元、年税收超4000万元的优质项目。“年底就可投产,为地方智能制造产业、精密加工产业等发展注入新活力。”万石镇经发办主任孙鑫告诉记者。其中,特种标准件智能制造及研发项目总投资2.5亿元,盘活低效土地25.28亩,将新建2层生产车间、6层办公楼等,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2.5亿元,税收1000万元。

  闲置低效土地为何能盘活?迅速抓住一体化难得的发展机遇,副镇长吴义说。万石紧邻常州、无锡市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锡宜一体化深度推进,宜马快速通道的开通,交通区位优势愈加明显,闲置土地有了新出路,而且也因土地资源优势,更好地承接周边产业溢出,重点打造高端装备产业聚集区。

  去年以来,万石镇对闲置土地、低效厂房等进行系统摸排、收储盘活,推动低效用地、闲置土地“凤凰涅槃”,切实提升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截至目前,已累计回购土地562亩、盘活213亩,成功落户优质项目11个、总投资超26亿元。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迁移,马庄村宅基地空置率不断上升,许多农房由于年久失修,破败不堪。马庄村有1650多名户籍人口,而实际居住的农民不到千人。去年,宜兴在无锡率先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试点工作,马庄是试点之一。“既改变了农村面貌,又让农民更‘安居’,土地更集约。”马庄村党总支书记杨敏君认为。截至目前,马庄村已有偿退出宅基地1000多平方米,村民的闲置宅基地退出后,能获得当地政府一定的补偿,也可选择易地新建农房。

  走进后洪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场景。如今,这个知名的“水芹村”不仅卖水芹,还有更多蔬菜类品种畅销全国,在这里看不到农田荒废的景象。去年,丰汇农业产业园引进了正合智慧农业和蓝天蔬菜集团两个项目。“新项目的落户丰富了产品业态,助力农业农村走上现代化。”后洪村党总支书记沈洁介绍。

  正合智慧农业租赁了村级大棚,将工业自动化、数字化云控和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相结合,打造工厂化、设施化、立体化集中育苗(秧)中心。目前,该企业日均产出生态苗苗菜5万斤,在水稻育秧季可协助育秧近万亩,可节省80%左右劳动力。

  为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态,后洪村盘活了90多亩闲置土地建起了水芹交易市场。眼下,二期项目建设已过半。一期分拣中心为农民提供了更为舒适的交易环境。除此以外,后洪村还建起了数字乡村智慧平台,“中央大脑”能将交易数据、产销供需数据等收集后集中展示在一块大屏上,自动按照年、月、日对交易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产业园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科学规划种植区域,引导新品开发试种,更好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眼下,二期科研楼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未来,该区域将为部分外来种植户提供住房,解决住宿难问题。同时,邀请更多的科研团队来村开展产学研对接,助力农产品走上高端化。(胡志杰、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