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科创周刊

新技术催生城市多元“场景库”

场景创新“加速度”,无锡科技成果转化驶上“快车道”

  □本报记者 朱冬娅

  场景创新是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开放的场景资源和机会,正在成为城市发展新的竞争点。从低空经济到城市治理,从养老服务升级到文旅发展转型,哪里有现实需求,哪里就有场景创新。场景创新加速了成果转化,而科技创新成果更加丰富了经济社会的场景万象。“低空+”经济腾飞、“小微特”机器人赋能……在科技创新与场景创新的深度融合之下,一个个充满智慧的画面正不断充实无锡的城市“场景库”。

  打造“天空之城”,低空经济创新场景一一呈现

  藏身于智慧路灯杆顶部的小型“机场”,接到指令就会开启舱门,在此起飞的无人机可对半径5公里以内的照明设施进行自动巡检。这样充满智慧的低空经济新场景已经出现在高浪路、太湖大道等市区部分路段。每个路灯杆上的“无人机场”都连接着智慧照明数字化云平台,无人机对周边照明设施开展自动化巡检时,一张精细化巡检、识别和管控的低空智联网就形成了。

  这是出现在无锡低空经济“场景库”中的一个最新画面,由无锡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共同开发的AI智能识别算法是这个新场景应用中的“灵魂”。“调度员在办公室点点鼠标就能下发巡检任务,无人机会根据预设的航线,自动飞行、拍摄、返航、充电,检测结果也能通过AI算法实时得出,并自动生成维修工单。”无锡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部长徐威介绍,根据无人机收集到的信息,AI算法可以自动识别照明设备的细微故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维护干预。

  无人机路灯巡检丰富了无锡“低空+城市治理”应用场景,除此之外,我市还聚焦“低空+观光旅游”“低空+物流运输”等方向,不断解锁“低空+”新场景。“空中赏樱”航线首次开通,低空物流无人机配送完成首飞,全省首条eVTOL低空航线在太湖广场成功试飞……过去一年来,一个低空经济“场景库”正清晰呈现,不仅赋能新业态,也为我市打造“天空之城”积势蓄能。

  “无锡大力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展现出高效的行动力和在场景应用方面的丰富想象力。”北京云圣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MO朱胜利说。去年,云圣智能全国总部基地项目落地梁溪科技城低空经济特色产业园,在此建设研发中心、生产中心、运营销售中心,深挖低空场景潜力。

  无锡对低空场景应用的挖掘吸引了eVTOL、飞行汽车、无人直升机、工业级无人驾驶航空器整机制造等产业方向的优秀企业。一年来,亿航智能、云圣智能、航景创新等国内低空产业领域的头部研发制造企业纷纷落户。其中,亿航智能是全球唯一取得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生产许可证(PC)“三个全球首张”的国际领先城市空中交通(UAM)科技企业。

  首发首试首用,“小微特”机器人赋能城市治理

  全市场景创新大会吹响了启动号角,邀请全球创新创业者和科技企业加入,在锡寻求真实的场景应用示范机会。无锡各地也接连发布更加细化的场景清单,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解决方案搭建桥梁。本月初,无锡高新区在全区现有场景中精心挑选了30个重点应用场景,作为2025年第一批应用场景清单正式发布,清单列表中首个就是“小微特”机器人城市数字化治理多元场景。

  “小微特”机器人给无锡高新区带来了哪些创新场景?遥控无人机巡航,快速“捕捉”高层建筑楼顶的违章作业;穿上集成浮力设备和动力装置的救生衣,打开电源就能推着人自动向前游;水下机器人潜入水中动态监测,精准锁定河道水体污染源……集合小型、微型、特种功能的“小微特”机器人“上天入地”十八般武艺俱全,构建起覆盖“水陆空”的城市治理多元应用场景。

  在“小微特”机器人这一应用场景开发上,无锡高新区与中电海康等龙头企业紧密携手,开展原创产品“首发首试首用”。目前,中电海康已自主研发出10余款覆盖“水陆空”的立体巡检探测“小微特”机器人系列产品,并在无锡高新区先后落地高空施工作业巡检、落水警情快速救援、香泾浜河道污染治理等场景应用项目,主要聚焦公共服务、应急处突、防灾减灾、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同时,中电海康无锡物联网产业基地围绕“小微特”机器人整机上下游,吸收引进芯片、核心组件部件及机器人应用类企业近20家企业。

  “聚焦推动公共服务‘智能化’、锻造应急处突‘特种兵’、提升防灾减灾‘精准度’、打造生态治理‘新范式’等多个领域,加强‘小微特’机器人的能力建设。”无锡高新区党工委负责人表示,板块上“小微特”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超30亿元,发布的场景机会正是紧扣产业所需。

  根据无锡高新区发布的“小微特”机器人2024—2026三年规划,到2026年,无锡高新区“小微特”机器人产业集群将集聚超过50家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全力建设“小微特”机器人应用示范先导区,打造国内一流的“小微特”机器人产业集聚高地。

  城市即是场景,共谋共建无锡城市“场景库”

  今年春节期间,锡城古运河畔一批独特的“文旅+科技”融合场景集中上新,AI智能饮吧和水上VR之旅正式营业,吸引市民游客纷纷驻足。从低空经济到城市治理,从民生养老到文旅转型,哪里有现实需求,哪里就有场景创新。城市即是场景,场景带动创新,无锡正在挖掘多领域、多维度的场景应用可能性,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场景库”。

  无锡市场景创新大会发布的《2025年无锡市场景清单(第一批)》释放出120个场景,包括30个场景机会和90个场景能力。场景机会清单告诉企业“无锡要什么”,让企业全面、及时掌握无锡发展机遇。30个场景机会涵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文旅消费、社会民生和城市治理多个领域,鼓励企业“揭榜”入场,共同解决身边难题。

  “场景创新,可以说是一个城市最宝贵的资源和要素。城市的方方面面都蕴藏着大量的场景机会,但本身较为碎片化,能否充分利用取决于政府是否有能力挖掘和释放出来,以促进供需双方对接。”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总经理陈文丰曾深度参与包括北京、合肥等多个城市的场景创新工作,在大会上对无锡开展场景创新工作、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科技企业是创造新场景的主力。无锡经济产业基础雄厚,创新型企业主体众多。对无锡来说,把场景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扎实,让未来产业催生更多新的场景,才能把新兴产业培育得更好,也能够孕育出更多创新企业。”陈文丰说。

  根据《中国场景创新研究报告(2024)》,2023年国内GDP排名前100的城市中,已有65个城市开展了场景打造工作,无锡作为其中之一,并不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无锡前沿科技成果应用场景的谋划布局多数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是基于现有技术应用对现实场景进行数字化改造,在场景综合能力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市要在实践中完善场景开放机制、资金支持、制度保障、评价机制等各个方面,加快场景应用促进中心实质化运行,定期发布场景创新项目清单,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率先在本地公共空间应用,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城市“场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