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友炜
孤独,是一种处境,也是一种心境。读懂它不易,拥抱它更不易。龙年夏秋,我在太湖边一家养老公寓康养了100多天,整天在老人堆里谈天说地。一天晚餐后,在公寓门外的小广场,我偶遇90岁开外的兵爷爷。他18岁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当的是炮兵,回国后又在福建前线参加过战斗,转业后在无锡工作到退休。他爱人因病早逝,两个女儿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两年前,在女儿的安排下他住进了养老公寓,女儿每周来看望。他步履稳健,生活能自理,但性格内向,没有什么爱好,也不参加任何活动。当我问及住养老公寓感觉如何时,他仅说了句“在这里十分无聊”。在这里,我曾与几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单位及政府机关退休的老人闲聊,他们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
那些善于思考的长者们给了我许多启迪: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从低到高大致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但凡某一需求得不到满足,心里就很容易产生抹不去的孤独感。入住此家养老公寓的长者,经济条件都不错,在这里吃住不愁,活动也很多,但封闭的半军事化生活,让他们很不习惯。有的长者认为自己是被子女“关”进来的,不自由,又远离了亲朋好友,因此觉得日子难过。另有一部分因丧偶入住的长者,白天可以与大伙同吃同乐,到了晚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感到寂寞难耐。
透过林林总总的人和事,发现不同人的孤独情感表现不尽相同,而且旧的孤独感暂时解除了,新的孤独感还会接踵而来。作为有孤独感的个人而言,正视现实尤为重要——放得下往事,看得开云烟,容得下恩怨,耐得住寂寞,迎接孤独,与孤独共舞,挑战孤独,做一个笑傲人生的开明人。
网上搜索“孤独”一词,会跳出如下解释: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把它视为一种负面的精神状态。但从积极的角度可理解为独立、独处和自由。在养老公寓,我就遇见了一位84岁“以书为伴解孤独”的老太太。她是外地人,退休教师,住进养老公寓已有两年。其独处方式与众不同,她选择书画室一角作为自己的“阅读阁”,在那里放了各种书籍,每天上午八点半准时来此阅读。我观察了一个月,她读得最多的是《红楼梦》,不少书页都快翻烂了。她时常回想《红楼梦》里复杂而真实的人际关系,个中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以及命运的无常和社会的无情。此外,她还阅读军事和法治方面的书,边读边回忆昔日艰难而又美好的军人家庭生活,回忆丈夫的光荣历史。她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过电影”:当年她与丈夫成婚后,独自一人在家乡,一边教书,一边养育两个儿子;丈夫1958年参军,经培训后奔赴艰苦的西藏部队当驾驶员,日夜在川藏线上奔忙,为部队运输物资;丈夫开车遇到土匪,与其英勇搏斗;在雨雪过后的高原公路上,丈夫开的解放牌军车车轮悬空在悬崖边,打电话请求上级支援解救,惊中脱险;丈夫从军队转业后在地方担任县人民法院院长期间,排除干扰,依法办事,为民称赞……她说,每每想到这些,远离儿子和亲友的孤独感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啦!
我注意到,一些心态好的长者入住养老院后,都能像这位老太太一样,做到“孤而不独,独而不悲,寂寞而不无聊,独处而不失落”。一方面,他们善于利用独处这一难得的宝贵时间,读书思考、回忆整理往事,在脑海里编织一幅幅美丽的人生画卷,陶醉在春夏秋冬变幻无穷的美景之中。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参加公寓安排的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等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别人接触、交流,这从心理上起到了积极沟通、取悦自己、消除自闭的作用。此文开头讲到的那位兵爷爷,后来在几位老兵的引导下,开始主动与大家一起散步聊天,人也开朗了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单身的长者,自主选择“结伴养老”的方式,解决了各自的心理需求。我在公寓曾采访过这么一对结伴养老的长者。S奶奶,82岁,退休前是外省一家企业的医生;L爷爷,85岁,上海某中学的退休数学教师。他俩各育有一女,且都成家立业。前几年,两人的配偶先后离世,各自过着单身生活。3年前,经人介绍,两人建立了朋友关系,并住进了这家养老公寓。他俩相邻而居,每天三餐对面而坐,边吃边聊,更多时间是两人一起在公寓周边散步、聊天、购物。此外,每天在公寓台球室活动,L爷爷手把手教S奶奶击球。每当击中一球落袋,S奶奶就高喊欢呼,L爷爷则在一旁喝彩鼓掌。那情那景,俨然一对初恋情人。他们相互体贴、照顾,孤独感自然少了许多。他们说:“结伴养老是一种新的养老形式。互相关心、照顾,不仅能消除心理上的孤独感,子女也放心。现在已得到众多老年人的认可和支持。”
其实,孤独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在养老院有,在工作单位有,在社区也有。社会现象当然要从社会各层面加以研究解决。面对如今的老龄化社会,对孤独老人的理解和关爱尤为重要。在家庭中,除了满足其物质需要,应给予更多的陪伴,子女将年迈的父母送进养老院,不可一送了之。居民社区、养老机构则应为他们在“吃住行医乐”等方面,创造更多的条件,提供更优的服务,比如更丰富的适老文化活动、健身活动。同时要在护理人员中加快培养专业的心理抚慰师,做好孤独老人的心理疏导,使之健康快乐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