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公园+商业”,打造既有“野趣”又有“流量”的锡城户外慢生活

公共空间凭啥成“微度假”胜地

  □本报记者 孙倩茹

  寒意未消,打卡太湖广场里的轻食网红餐厅,穿行在浮动着春梅暗香的小径,恍若觅得都市间的世外桃源;周末,点一杯咖啡,坐在运河艺术公园的长椅上,目之所及都是美好生活的“小确幸”;午后,在古运河东门段滨水空间一处可俯瞰运河的文艺餐厅阳台,品美食、看风景,好不惬意……

  总台春晚分会场落地后,无锡各公共空间“流量”飙升。近年来,城市更新打开了无锡公共空间的“大门”,加速了“公园+商业”的兴起,让城市公共空间变得既有“野趣”,又有“流量”,在家门口“微度假”成为锡城的浪漫底色。眼下,我市公共空间建设更新正充分考虑市民需求,营造户外“慢生活”和城市“微度假”场景,依托“公园+商业”激活城市发展潜能。

  公共空间里的“微度假”火了

  “一楼花园‘星空顶’雅座已约满,二楼露台‘伞座’随到随坐,不用预约。”春节期间,市民朱先生电话预约年初五晚上太湖广场一家全时段主题餐厅的户外“星空顶”包厢,被告知已约满。朱先生立即在微信群里发消息:“小伙伴们下班早些来,露台座位不等人。”

  这家被追捧的网红餐厅正是位于太湖广场的“之外”(如图)。在钟书路停车场停好车,穿过蜿蜒在水面的景观石桥,就能看到由一座现代木结构和大幅落地玻璃搭建的半户外餐厅。洋气的外观、应景的动漫装饰,吸引着青年人前来打卡,随意坐在遮阳伞下、“星空顶”和户外卡座里,沐浴阳光聚会聊天,或静静看书,令人不禁感叹:这就是城市里的“诗与远方”。

  “漫咖啡、薄荷空间、之外、研途咖啡……在太湖广场,这些造型别致、服务贴心的休闲轻食空间已成为公共空间吸引客流的‘王牌’。”市城建发展集团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能吃能喝能休闲”的商业落地太湖广场后,这两年广场“人气值”翻了3倍以上,打破进公共空间走马观花、只看景的传统模式,让人留下来,享受城市高楼间的慢生活。

  与公共空间气质匹配的商业“爆款”不断刷新。蛇年春节前,位于中日友好园的特色咖啡+茶饮+烘焙店、位于梁溪河沿岸的融合餐厅、位于古运河东门段滨水空间的轻食茶饮等新型社交式商业陆续开业。火起来的公共空间“微度假”,正融入无锡人的生活。

  “公园+商业”如何双向奔赴

  “以前觉得度假要远离城市,如今,‘家门口’的公共空间、城市高楼大厦间的开放式草坪、越来越多的滨水空间也能满足对‘松弛感’的期待。”无锡自媒体博主小齐在社交圈上晒出咖啡、茶饮、烧烤和鲜花,还有家人们的笑脸。

  “公园+商业”的双向奔赴,如何为城市和市民赋能?

  “我们在布局商业时,充分考虑与环境的匹配度,满足市民的多重幸福体验。”在招商人士看来,在合适的位置和场景下,引入恰到好处的商业需要对游客的需求精准把握,这在我市的多个开放式公园、滨水空间得到体现。比如,梁溪河、古运河畔环绕着滨水步道,游客有咖啡和茶饮需求,招商团队就打包引进品牌咖啡,在靠近学校的位置打造驿站图书馆;在古运河东门段滨水空间最佳观景点精心设计酒肆场景,引进品牌轻食,可在用餐时赏运河风景;活化利用运河艺术公园老建筑,引进格调匹配的“黑珍珠”等精致餐饮,实现公共空间与商业的共赢。

  精准贴合、满足全龄喜好是提升公共空间吸引力的“打法”。“去年太湖广场引进的‘Summer park’就是一家非常契合年轻人口味的运动社交餐厅;古运河东门段滨水空间的轻食茶坊与运河风光相契合,是成熟人士的商务休闲好去处;在运河艺术公园的‘悲鸿艺术客厅’里,欣赏艺术品的同时还能在休闲的环境中社交。”住建人士表示,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将跨界深耕“公园+商业”,让更多市民的需求和商业机会碰撞出共赢的火花。

  “微度假”城市有啥秘籍

  调研数据显示:封闭的购物综合体、集中式商业街区内卷严重,打破固定思维的“公园+商业”、融入自然的“野趣商业”正在悄然兴起。将商业空间与自然环境、文化和社交有机结合,成为城市“微度假”的标配。

  公共空间如何“有商业又让人感觉不到商业的喧嚣”,考验着建设者和运营者的智慧。市城建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总结出无锡在打造“公园+商业”时的关键词,即商业服从人的需求,带来情绪价值、丰富的体验感和人文关怀。

  这些理念已在我市不少公共空间得到体现:2023年10月,全面焕新后的梁溪河因“驿站文化”“盒子效应”成为青年人社交场;运河艺术公园打造我市首个户外开放式艺术空间,吸引着锡城乃至周边城市的文艺人士,也引来一波波人气。“城市的户外客厅”太湖广场近年来的变化令人欣喜,从单纯的广场逐步变成城市中心的草地露营、自由社交、体验野趣的“大公园”,热心市民形容这里是“高楼大厦间的松弛地”。

  “嗅到商机后,我们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中找到了秘籍。最近开园的古运河东门段滨水空间,为无锡再添一处‘微度假’胜地。”规划人士介绍,运河沿线狭长的风光带将成为舒适体验的载体,不间断的市集、秀场、展陈、水上赛事等文体休闲活动让公共空间始终与市民保持黏性,巧妙无感的商业融入,将体验值拉满。据悉,项目招商团队还在与国内知名品牌接洽,引进更多自带流量的顶流商业,实现业态与环境的双赢。(李一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