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四五”收官之年,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无锡教育如何适应时代之变,在建设教育强市新征程上践行教育的“三大属性”?近日,无锡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研究部署了2025年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新一年,无锡教育将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的“政治属性”,是教育强市的首要属性
我们将坚持铸魂育人,持续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纵深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积极探索无锡特色“大思政课”模式,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开发更多“场馆里的思政课”和“行走的思政课”,打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我们坚持五育融合,健全人才全面培养体系,践行“大德育、大心育、大协同、大健康”理念,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2·15专项行动”,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改革和课间15分钟改革,扎实开展“人人会运动”计划,切实加强中小学应急救护教育,实施美育浸润行动,深化“润心”行动和“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开展“五项管理”落实专项整治,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我们还将深化法治教育,着力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和敬畏意识。坚持协同育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教联体”建设,全面集成学生健康成长所需的各方主体和各类资源,发挥教师核心力量、家庭第一课堂作用。持续拓宽教育边界,统筹利用社会各方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实施科技教育、人工智能、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救助等方面的优势作用,让更多的科学家、爱心人士服务校园,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全面育人的浓厚氛围。
教育的“人民属性”,是教育强市的价值追求
我们将前瞻性应对人口排浪式变化,做好新一轮教育资源统筹建设规划,加速推进现有高中改建扩建,争取2026年全市普通高中录取比例达70%。我们还将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等形式,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推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长幼随学”。我们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建成市盲聋学校,办好特殊教育;办好民生暖心小事,优化校园定制公交服务、家长等候区、共享头盔投放、学生放学信息即时知系统等工作,更好缓解学校周边拥堵、家长停车难等问题;深入推进助人自助项目,给予孤困儿童、孤独症儿童等更多关心关爱与服务保障。我们还努力推进托幼一体化,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年内计划新增普惠性托位2500个,推进“锡青夜校”增量提质、“七彩公益安心托班”扩容增效,打造“锡银学堂”老年教育品牌。
2025年无锡教育将围绕六个“新”,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聚焦新课程新教材,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生成,变革育人方式,巩固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成果,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十大行动;聚焦新领域新赛道,大力推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和专家库建设,实施科学家与中小学校“1+1”工程,加强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高新企业等协同,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聚焦新技术新场景,加快构建无锡智慧教育“一中心、五平台、X场景”公共服务体系,开展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行动,推进人工智能进课堂,不断创设数智时代学校课程教学新样态。
教育的“战略属性”,是教育强市的核心使命
我们将积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形成教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稳步推进高校资源建设提优扩面,深化实施本科高校“333”建新提质工程。持续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提档升级,优化在锡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支持办好“465”现代产业集群和“5+X”未来产业领域相关专业,加快打造集成电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优势学科。我们还要大力促进高校成果转化提速提能,健全市校共建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作用,实施高校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行动,推动在锡高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积极融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鼓励高校聚焦集成电路、物联网、合成生物、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与板块、企业合作共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协同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鼓励高校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卓越工程师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人才培养联合体,提高在锡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今年,我们将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省市共建无锡产教城协同创新示范区,深化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共融、与区域产业共振、与创新创业共生。同时,我们将继续深化实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发挥全国高校未来技术学院无锡合作联盟、苏港澳基础教育合作联盟等平台作用,推动与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合作办学。
未来,无锡教育将以能干事的胆气、干大事的豪气、接地气的暖意,对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迎接新挑战、展现新作为,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力。
(无锡市教育局局长 宋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