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太湖周刊

文化自信江南美 怎能叫人不相思?

  □陈能军

  元宵之夜,皓月当空映照江南水乡,歌声婉转回荡在古典园林。2025年总台元宵晚会无锡分会场以一场精妙绝伦的视听盛宴,淋漓尽致展现文化自信与江南之美。节目《相思》在寄畅园的唯美演绎,将江南文化的独特风姿与深厚底蕴展现给全世界,传递出无尽的浪漫与温情‌。

  元宵节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的祭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全民共庆的节日。文人骚客们留下了众多名篇佳作,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便是其中的经典,它生动刻画了元宵夜的浪漫氛围与寻觅之情‌。时至今日,传统习俗与现代科技融合,让大家尤其是年轻一代深入领略元宵佳节的独特魅力,重塑与共创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记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无锡,这片自古以来备受赞誉之地,作为江南的璀璨明珠,集自然与人文之美于一身。

  无锡之美,首要在于其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

  太湖浩渺无垠,山峦环抱,阳光下,湖面波光粼粼,与苍翠山色交相辉映。古运河悠然穿城,两岸枕河人家,白墙黛瓦倒映水中,尽显江南水乡温婉之韵。春日里,繁花似锦,桃花、杏花、梨花竞相绽放,令人沉醉。‌

  无锡之美,更在于其深厚的人文景观。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寄畅园更是其中翘楚。寄畅园拥有500多年悠久历史,其造园艺术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山水布局,既呈现了自然山林的野趣,又展现了人工精雕细琢的艺术美。从私家园林转变为公共园林,寄畅园成为民众喜爱的文化场所,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除了园林,无锡还有惠山泥人、精微绣、宜兴紫砂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江南深厚的人文底蕴。

  无锡之美在元宵晚会得到倾力呈现。

  2025年总台元宵晚会无锡分会场,以寄畅园、薛家花园等江南园林为天然舞台,巧妙融合锡剧与现代歌曲,打造节目《相思》,沉浸式再现江南文人雅集风情。整场晚会精妙提炼了江南美学的核心要素,深情传递了元宵佳节的独特风情与文化底蕴。

  歌曲《相思》融合通俗歌曲与传统锡剧,赋予古典诗词以新生,也让锡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舞台绽放光彩。此外,无锡民族乐团携手全国乐手,以现代通信技术打破地域界限,远程联奏《宫商角徵羽》,让传统民族乐器在现代舞台上熠熠生辉,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无锡,这座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城市,在人文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方面展现出了独特魅力。尤其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上,无锡不仅保留了惠山泥人、精微绣、宜兴紫砂等富含文化价值的非遗技艺,还挖掘出了其巨大的经济潜力,使之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无锡积极寻求保护与传承融合创新突破口,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将非遗与旅游、文创紧密结合,无锡创造出了独特的市场价值。惠山泥人不仅通过景区和博物馆的展示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还借助电商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成功走向国内外市场,实现了人文的广泛传播与经济的持续增长。

  此外,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也为非遗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无锡的人文与经济融合注入了新的动力‌。

  文化自信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总台元宵晚会无锡分会场的惊艳亮相,生动体现了文化自信的力量。通过对古典园林的保护、锡剧的创新演绎以及非遗的传承与推广,不仅激发了传统艺术的活力,还推动了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的发展,彰显了文化自信在传承与创新中的双重作用。

  江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相思》及无锡分会场的精彩呈现,展现了江南文化的风韵和深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节日的美好,更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画卷中,展现了人文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力量。文化自信使我们坚定地传承创新,也赋予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故事的底气与勇气。

  新时代,我们应秉持文化自信,不断探索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舞台上绽放光彩,让那份“相思”之情成为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永恒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