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热闻

课间休息一刻钟、每天活动两小时,新学期学校作息“上新”

把课间还给孩子,办法总比困难多

  “同学们不要压线,各就位、预备……砰!”随着模拟发令枪声响起,连元街小学蘅芳分校二年级学生钟橙鸿和同学在课间来了一场百米较量。获得第一的他双眼放光,红扑扑的小脸上满是自豪。

  新学期开学初,市教育局发布实施“2·15专项行动”的通知,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作息“上新”。这项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两次大课间、课间15分钟”为核心的新政策,保障学生每日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并设了一个月调整缓冲期。记者日前蹲点多所学校,直观感受新政策落地初期锡城校园的变化以及需要直面的考验。

  课间活动更“尽兴”

  上午9时55分,新开河小学的大课间开始了。广播操和学校创编的体能操轮番上阵后,各班分区展开垫球、武术等活动,学生“轧闹猛”,校园异常热闹。

  远眺、玩游戏、做课前准备等,都是课间的正确打开方式。为了让学生休息好、玩尽兴,锡城学校各显神通。新开河小学把游戏活动空间分为24块“自留地”和6块“责任田”,打破班级界限,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和交友圈。“自留地”是设在每个教室门口的跳房子、萝卜蹲等游戏。设在公共区域的无人机飞行、情绪表白墙等属于“责任田”,由科学、心理等学科老师负责。东夅实验学校开出一份包括室内、室外数十种游戏的“菜单”任学生挑选;锡梅实验小学将民族游戏融入课间;连元街小学蘅芳分校通过智能互动屏、运动数据采集和AR体感游戏,吸引学生走出教室……

  “课间多了5分钟,我上完厕所后还有时间和同学们玩萝卜蹲游戏。”新开河小学学生王忆涵说。“新学期的课间变好玩了,我都玩出汗了!”“课间休息好了,我感觉上课时更专注了。”随机采访中,学生抢着讲述新变化带来的感受。

  去年9月在省内率先推行中小学“课间15分钟”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新吴区,通过数据展现实实在在的变化:2024年无锡市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复核结果显示,新吴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优良率同比分别上升了6%、22%,合格率达100%。

  “螺蛳壳里做道场”

  多出来的时间从哪里来,会耽误孩子吃饭吗?场地怎么安排?师资怎么保障?新政策落地,教育工作者在多重问题中寻求突围之道。

  各学校如拼积木一样重组时间,优化调整出“加长版课间”,尽量不耽误学生吃饭、午休。江阴市北漍中心小学副校长勇晓鸣拿出作息表解释,学校每天设5个课间,增加的下午大课间来自学校原本第六节课后的活动课,增加的课间5分钟从学生整理物品的时间里挤出来。采访发现,我市初中因调整每节课时长,可保障学生活动时长不影响吃饭、午休。

  学校场地“捉襟见肘”如何解决?课间,湖滨中学初中部的“金边银角”都是跳绳、对墙垫球或者远眺的学生。“空间不足我们就用创意补。在每个楼层设‘远眺打卡点’,创新大课间活动,都是学校本学期开展‘守护明眸·减少小眼镜’活动中的内容。我们计划通过环境改造、课堂教育、健康干预等多维度措施,降低学生近视新发率。”湖滨中学负责人说。梁溪区相关学校则通过拉长排课时长,用足各类场馆,开发适合小场地的活动等,弥补空间不足的问题。

  体育课“天天见”后,专职体育教师存在缺口成为共性问题。

  “好!注意脚下!”融成实验中学的绿茵场上,音乐教师、曾受过专业足球训练的朱沛“跨界”指导学生踢球,游刃有余。该校还挖掘有体育专业背景的家长资源,构建“非传统体育人才资源库”,为学生提供综合活动指导。而梁溪区通过培训其他学科教师,撰写体育课堂教学指南等办法,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开齐开足。“后续我们会把体育综合活动师资培训作为专门课题来研究。”该区体卫艺科工作人员蒋晓来说。

  “小改革”发挥大意义

  “2·15专项行动”意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进而推动教育生态整体变革。社会各界在叫好的同时又心存“政策能否落实到位”“学生安全能否保障”等担忧。“老师占用体育课、拖堂等行为监管有难度。”有家长担心。也有老师反映,学生在活动中一旦出安全事故,如果责任划分不清,就不太敢“冒险”。

  安全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尚贤教育集团把课间活动设计和规则制定交给学生。“这么做不仅能提升活动的‘含金量’,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促进课间活动有序开展。”该集团负责人说。有不少学校专门设置文明安全监督员、课间巡视“小黄帽”等岗位,由师生做好课间活动的安全引导和监督。华庄中心小学为31位执勤老师定制“文明课间 安全守护”字样的红马甲,制定了详细的课间执勤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确保课间活动安全有序。

  市教育局相关人士介绍,为确保专项行动落实到位,我市要求学校将课间活动管理纳入考核评价,制定课间活动巡查处置办法,建立学生课间时间调整的检查反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教育行政部门将课间活动纳入责任督学督导范围,整改不到位、情节严重的进行约谈和通报。“政策实行还在初期,后续我们还将持续优化监督、评价体系。” 该人士说。

  多名学生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受访时提出,要让“小改革”发挥大作用,贵在坚持,还要加强配套保障机制,更需要提升人们的公共意识。“学校要规范办学,安全责任边界要明确,社会舆论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当社会各界不再担忧开展活动耽误‘学习’,真正做到无错者免责,学校才敢放手,孩子们才能肆意‘撒欢’。”一名教育工作者说。(陈春贤 图文报道)

  上图  连元街小学蘅芳分校(左)、新开河小学(中)、尚贤融创小学课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