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热闻

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

救助金额最高每人5万元

  “苗苗老师,我要肉肉”“我还要汤”……中午11时,彩虹桥幼儿园聪聪二班内,此起彼伏的稚嫩童言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听障儿童班级。这些听障儿童中,好几位脑侧有圆圆的设备,这是人工耳蜗的体外部分。人工耳蜗具体适合哪些人群?植入后效果如何?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记者就此展开走访。

  哪些听障儿童适合植入人工耳蜗?据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学科带头人李琳介绍,在没有特殊病变的情况下,重度、极重度耳聋和全聋儿童都适合植入人工耳蜗,“条件允许的话,一周岁左右是植入人工耳蜗的黄金时段,因为此后儿童进入语言发育期,此时植入人工耳蜗有利于儿童后续的语言发育。”事实证明,越早进行听力干预,尽快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效果也越好。3岁的小亮虽然年龄是聪聪二班最小的,听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却明显好于同班的其他孩子,康复训练教师谢苗苗介绍,“小亮在1岁左右就植入了人工耳蜗,此后在彩虹桥幼儿园梁溪分中心接受亲子康复训练,按目前情况看进入普幼学习的问题不大。”

  植入人工耳蜗后,要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装上人工耳蜗后,患儿实现了‘听得到’,但由于他们此前缺乏听觉经验,虽然能听到别人说话却无法理解,患儿需要通过康复训练从‘听得到’到‘听得懂’再到会表达。”李琳表示。听觉能力训练一般分为察知、分辨、识别和理解四个阶段,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后,听障儿童一般能实现入读普幼、普小。

  从市残联了解到,我市对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政策,包括人工耳蜗救助、听力言语康复救助以及助听器适配救助等,其中,人工耳蜗植入救助对象为0—17周岁,最高救助金额每人5万元;听力言语康复救助对象为0—14周岁,其中0—6周岁的救助最高金额每年2.8万元。“从2007年至今,我市共有约120人接受过人工耳蜗救助。”该工作人员表示。(杨雯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