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早高峰,长江北路川流不息,与此同时,记者在市公安局新吴分局交警大队的综合指挥室大屏上,看到车辆的同步信息和运动轨迹。新吴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在长江北路建成的全市首条城市道路智控大道,于今年1月试运行。
长江北路是新吴区的城市主干道,位于长江北路的智控大道一期全长2.5公里,北起宏源路口南至新光路口,共覆盖7个路口,配备28套自适应雷达,可辐射路口150米的实时状况。各路口安装的摄像头、雷达链接新吴交警开发的全息路口可视化系统,车辆的车牌、车速、位置、属性、行驶姿态等要素都可以实时复现,且轨迹准确率大于95%,实现精细化“自我管理”。
聪明的路,可精准预警拥堵情况。与快速路不同,城市道路路口有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这在路口就容易造成冲突,甚至高峰期路口秩序可能混乱。”新吴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周骏分析。通过全息路口可视化系统,各个交通主体的轨迹转变成一个个“热力点”,“比如18时晚高峰期间,部分路口机动车路上的右转车辆与直行的非机动车形成冲突,一旦冲突较多,‘热力点’由绿转红,系统作出预警,我们会安排附近的巡逻警力疏导道路。”周骏说。交警还可结合冲突点进行分析,对秩序乱点和事故黑点预先治理。
聪明的路,秒级响应异常事件,缩短意外情况的延误时间。“路上如果有两辆车同时停下超过10秒,系统将会对该车进行事故标记;有其他异常停车情况,也会触发预警。值班人员立刻查看监控,提醒附近的交警过去处理。”周骏介绍。此外,智控大道全线,车辆的每一次压线、违停、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都可以被路口的雷达设备自动感知到,实时反馈给全息路口可视化系统。
聪明的路,正在将智慧度转换为畅通度。智控大道每个路口至少有3套红绿灯时长变更方案,以适配高峰平峰期的不同车流。同时,雷达自适应系统也会根据车流实况,做到“灯随车变”。“这条路还设置了绿波车道,提升路口通行效率。”新吴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长江北路—叙康路路口为例,以往这个路口在晚高峰时需等到2—3轮信号灯,应用新系统后,车辆基本等待一轮就可以通过。“我们还在筹备智控大道二期建设,二期将在此基础上向长江南路延伸,引进车路云系统,实现路口的态势预警、信控优化、安全治理。”(崔欣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