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对一个区域来说,亦是如此。
地处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环太湖科创圈等多级重要战略节点,滨湖区不仅是空间规划上的“C位”,更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闪亮舞台。这种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生产力质态,其核心是人才。
近年来,滨湖坚持把“得人”作为“兴区”之本,面向经济主战场强化产才融合,紧扣“五湾五城”建设、“543+X”产业需求,发挥独有山水资源优势,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去年,滨湖新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23人,创历史新高、蝉联全市首位。全区新建海外引才联络站5个,卓胜微入选省人才攻关联合体。如今,18万名各类人才、近2万名高层次人才在这片湖湾热土上安身、安业、安心,共同演绎“滨纷多才、智汇湖湾”的生动局面。
后顾无忧
筑牢人才安身之本
安居,才能乐业。一座城市在“人才住房”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表现一直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致力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的滨湖区积极回应人才“优居”之盼,设立全市首个区级人才安居集团,吾珈·锦绣大厦、吾珈·蠡湖华庭等一批人才公寓建成投用。刚刚召开的2025滨湖区人才生态大会上,在山水东路科创谷的东南部,吾珈·天空树国际人才社区正式启用。社区首期启用的是1号公寓大楼,大堂内一株别致的“天空之树”矗立,象征着与人才“共享共生”的核心理念。
1号楼共提供327间住房,有标准一室、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三种户型,房内家具、厨卫、家电等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人才可轻松实现“拎包入住”。针对人才“居住、生活、成长”的需求,公寓内还配置了包括健身房、休闲娱乐区、茶歇区等在内的共享空间,面积超2000平方米,可充分满足人才工作之余休闲、健身的需求。
放眼湖湾,吾珈·天空树国际人才社区的启用只是滨湖区持续做优人才安居生态的一个缩影。位于建筑路以北、蠡园中心小学以东的“蠡想合伙人”人才公寓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进度,项目建成后将提供270套人才公寓。这批人才公寓以小户型为主,单室户与一居室结合,并适配高端人才、年轻消费者的功能需求,集租赁用房、社区配套、体育配套、商业设施等功能于一体,该项目目前预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正在进行后续装修进场施工,预期于今年5月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入住可期。
数据显示,近3年内滨湖共筹建万套人才安居住房,品种涉及人才公寓、人才商品房、人才驿站、产业园区配套人才房等多种房源,在构建人才安居“湖湾体系”和打造人才安居“滨湖样本”的同时,持续助力“无比爱才·锡望您来”城市引才品牌的打造。
真金白银
铺就人才安业之路
太湖北岸的滨湖,揽一城山水,拥半城湖光。灵动的山水滋养着这片土地,璀璨的人文赋予其独特魅力。不足无锡市6%的陆地面积承载着全市近90%的院所资源,截至目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8名,专业技术人员近8000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25项,全区人才总量达18.5万人。
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滨湖吸引人才的底气从何处来?作为无锡“含科量”最高的区域,滨湖深谙“人才即未来”之道,政策迭代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用“真金白银”构建起覆盖人才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
自2017年启动以来,“滨湖之光”人才工程从1.0版本迭代到4.0版本,人才专项资金从2200万元跃升至1亿元,连续6年举办“智汇滨湖”创新创业系列赛事,累计培育“滨湖之光”人才项目495个,总投入2.3亿元,激活产业跃迁的一湾春水。
既有政策激励,也有平台赋能。去年,滨湖区在英国、德国、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等地设立了10家国际引才联络站,加速推动一大批全球高端人才集聚美丽湖湾创新创业。依托海外引才联络站,滨湖以开放姿态和前瞻视野,积极延伸引才触角,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开展“登峰助跑”行动,举办“智汇滨湖·海纳英才”海外引才系列活动,向全球广发“英雄帖”。
如今,手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到滨湖,不少都成了区域创新创业的闪亮明星:北微传感海归人才黄小浚牵头研发的车规级芯片项目为芯片产业注入强劲动能;中微亿芯引进世界顶尖高校博士,率先发布国内第一款自主亿门级FinFET FPGA产品,为国内各类整机系统提供优异“中国芯”;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成功布局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
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经验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选择地区创新创业,考虑更多的是区域未来发展、创新生态等综合因素,他们“选择滨湖”的一个共同理由是:科创资源丰富、产业能级跃升明显,让他们看到了无限可能。
细致服务
打造人才安心之境
砥柱能承重任,惜才必以真心。
坐拥108公里最美太湖岸线和全市90%的旅游资源,旖旎的自然风光是滨湖充分释放“雷尼尔效应”、增强人才吸附力的最大王牌。但滨湖给予人才的,不仅是湖光山色中的“诗和远方”,还有如沐春风的“人才生态”。
作为滨湖区科技局的一名企业人才服务专员,赵宣轶每天要忙的事不少,项目申报、资金申领、创业指导、安居购房、子女教育……他调侃自己是“人才管家”,“大到投融资,小到通勤出行,我都管”。为保障专职、专业、专责的人才服务,2022年,滨湖在全市率先打造一支50人的企业人才服务专员队伍,每名专员定点入驻1家重点人才企业、挂钩5家初创企业、服务N名专家人才,累计解决人才诉求3800余件,服务满意率达98.6%。既做科技强国的“执行单元”,又当好人才体验的“产品经理”,细致入微的人才服务,让各类人才更为安心。
有细致服务,也有超全配套。太湖郊野的City Walk、龙王山下的趣味骑行、樱花烂漫的别样锡马、蠡湖之畔的竞帆逐浪……当前,最美湖湾正全力打造“10公里青年生活圈”,近年来境内密集举办数十项系列品牌“环湖”赛事,不仅推动着体育、文化与旅游等多重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共聚湖湾、逐梦未来。
在生活无忧服务方面,滨湖区不断扩大“滨湖人才卡”服务范围和发放对象,为人才提供免费园林旅游、全国主要高铁站和机场VIP等服务。遴选一批疗休养基地,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集中休假疗养。提供区属指定医院就医绿色通道、全流程优质就医以及家庭医生签约和健康咨询、健康体检等服务。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为其就近提供优质公办教育资源。
2025年滨湖如何揽才?
站在新的起点上,滨湖对人才的渴求前所未有。然而,各地争夺人才的激烈程度,同样前所未有。
逢非常之时,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根据2025年滨湖区《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滨湖将广泛开展各类引才活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分别超1500人和1.7万人。
2025年如何揽才?
2月28日,2025滨湖区人才生态大会召开,在这次大会上,滨湖明确了“三招”。
第1招:打造“人才特区”
当天的会议上,一份《关于打造山水东路科创谷“人才特区”的若干政策举措》引起广泛关注。8条举措,5条提到了“给钱”,意在用人才链的“优”来激发创新链的“活”,用人才链的“强”来托举产业链的“强”——
●聚焦科创谷内电子信息、深海装备、低空经济、影视文化等特色产业,给予本科、硕士、博士每年分别1万元、1.5万元、3万元的租房补贴,累计最长2年。
●支持科创谷内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与驻区省属以上高校合作设立产业创新班,给予办班主体本科1万元/人、硕士2万元/人的经费支持。
●支持江大、东大无锡校区等高校举办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对优质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资金扶持。
●赋予科创谷内省属以上高校、省部属院所“滨湖之光”创新领军人才直选举荐名额,对入选项目给予最高30万元资金扶持。
●鼓励与国内技术转移头部机构开展合作,根据实际成交额对成果完成人提供最高50%的技术服务补贴。
第2招:解决后顾之忧
《滨湖区人才购房券实施办法(试行)》也正式发布实施,2025年滨湖区将为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区域内新建商品住房的补贴凭证,并遵循“一人一券、公正公开”原则,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该办法明确:对在滨湖全职工作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将给予最高30万元的购房券补贴,用于在滨湖购买首套住房或第二套住房时抵扣首付。
第3招:创新“以才荐才”
会上,滨湖还创新推出了“以才荐才”政策,通过人才“朋友圈”和“交际圈”发现人才、推荐人才,不断拓宽人才识别路径,最大力度激发人才参与引才荐才的积极性。
据了解,该政策适用于“人才强区战略顾问”“历届科技镇长团成员”等4类群体,根据引进人才的层次和成效进行奖励,引荐人实施积分奖励,对积分超过15分的引荐人,授予“特聘引才官”称号,连续3年享受“滨湖人才卡”服务保障。奖励上不封顶,最大力度催化人才“朋友圈”资源转为发展“新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