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2月4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召开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推进会暨2025年“双招双引”工作部署会,擂响高质量发展的战鼓。这场“新春第一会”不仅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更明确了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新一年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任务。
“切实担当起国家级高新区在全面推进科技强国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全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骨子里刻着“创新基因”的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各项事业稳中有进,不断开创全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新局面!
谋创新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在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榜单上,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在全国178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17名,较上次提升1名,实现“五连升”!这背后,是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坚持把创新落在企业上、产业上,不断推动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去年上市的无锡盛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核心部件电子雷管控制芯片及网络通信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多年来,盛景微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从最初的几人小团队,到如今拥有数百名员工、多项核心技术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的成功源于创新。
全力谋创新、激活力,科创企业加快成长。去年以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健全“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新招引科技企业超3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00家,全市第一;入选省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20家、占无锡全市三分之一,入选省瞪羚企业67家、列全省高新区第二,入围中国独角兽企业2家、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13家。
为了汇聚创新资源,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积极牵手高校院所,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北大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先后启用,北大无锡EDA研究院获批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无锡分中心。北大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围绕精准医学、医疗器械、智慧医学等生命健康领域,致力于推动生物医药技术攻关突破和成果转化,打造国际顶尖学科及工程化研发平台。自落地以来,该研究院加快推进前沿技术孵化、创新成果转化、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各方面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效。
去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新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1家、企业技术中心45家,申报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家,认定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2家,新认定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1家、全市第一。揭牌吉林大学无锡技术转移中心,签约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50余项校企产学研项目签约。
推动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成立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实训学院,招引优秀应届毕业生为学员,选聘企业创始人、技术总监、产业界专家授课带教带岗;与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达成“学分互认”,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飞凤人才计划”政策效应凸显,获批全市科技条线唯一一家省级人才攻关联合体;创建全市首家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B类项目占全市80%;入选省顶尖人才计划2个,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及团队项目38个,省级人才计划入选数再创新高,国省市人才项目申报入选数连续七年全市第一。
强产业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极,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坚定不移强产业、提能级,在转型升级中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集成电路是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的“王牌产业”。去年12月,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二期项目12英寸生产线建成投片。该项目聚焦车规级芯片制造,建设月产能8.3万片的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自2023年6月开工以来,建设团队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较原计划提前100天建成,创造了业界产线建设的新标杆。
向新向强,挺起产业脊梁。去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站上6600亿元大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8.4%,两项指标均位列无锡全市第一。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六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突破9000亿元大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
借助数字技术,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转型。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规模突破3000亿元,位列全市第一。制造业加快“智能制造”步伐,新增“灯塔工厂”1家,总数达到3家,位列全国高新区第一,获评省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数量全省县(市、区)第一,登记数据商全市第一。
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未来产业正在成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今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将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新型储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深海空天等产业发展,加大链主企业招引力度,抓紧建设场景应用中心、概念验证中心,推出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超级场景”和可体验推广的“身边场景”,力争全年未来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去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扎实推进与头部央企、重点民企、知名外企合作,完成超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备案145个、总投资450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18个、超百亿元项目1个。
今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将进一步优化招商打法,用好日、韩、德、新4个海外商务创新交流中心,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四大区域异地创新中心,统筹开展存量招商、并购招商、增量招商、基金招商、中介招商,加快在百亿元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2025年“双招双引”目标任务——新招引超100亿元项目1个、超50亿元项目3个、超10亿元项目18个、超亿元项目超180个,总投资达到450亿元。
促开放 释放发展强劲动能
转动能、调结构挑战重重,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唯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作为外资高地,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始终以开放的心态、理念、胸怀和举措,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有1800多家外资企业在这里扎根。2024年,全区广大外企贡献了6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78%的进出口总额以及56.3%的税收收入;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占68家、产值占比63%,纳税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占68家、纳税额占比70.4%;全区累计拥有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24家。
更加精准链接全球市场,今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将办好对欧、日、韩等全球经贸招商活动,力争新的世界500强企业招引实现新突破,引入更多“小而美”“专而精”外资企业。深入开展海外市场拓订单行动,特别是中东、非洲等“一带一路”关键地区。切实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转口基地+海外仓”布局,培育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推动跨境电商(1210)进口业务集聚发展。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勇当跨区域合作“开路先锋”。去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长三角(创新)中心积极对接拜访高校金融机构、服务机构、行业协会,链接导入新物种企业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落地项目15个。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大湾区(创新)中心成功招募50位湾区“城市合伙人”,通过“城市合伙人”深度融入大湾区“朋友圈”,促成了深圳智航无人机等项目落地。
进一步提升开放载体平台质效和能级,将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今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将做大做强综保区“五大中心”(先进制造、物流分拨、检测维修、保税研发、服务贸易);放大无锡硕放机场开放枢纽优势,支持机场集团申报进境水果口岸资质,支持空港经开区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综保区与机场货运快捷通道,创新打造口岸一体化联动空运前置货站,实现出口航空货物的“直装”和进口航空货物“直提”,满足企业跨境空运业务需求;加快新安港提档升级,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对外开放港区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