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周刊

智引未来

梁溪探索用AI解锁教育领域新质生产力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面临一场“汹涌澎湃的革命”。站在AI技术发展的浪潮之巅,梁溪区作为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始终以开放创新的姿态迎接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勇做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排头兵”。为更好地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赋能教育强区建设,2025年,梁溪区将通过“AI+教育”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撬动育人方式整体变革和探索课堂教学范式转型,继续书写AI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梁溪答卷”。

  建设区域教育生态的“智慧中枢”

  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着区域教育治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智共生”进行跨越式发展和系统性跃迁。我们通过‌数据贯通、技术赋能、机制创新‌,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治理低效等核心矛盾,实现教育智慧决策、智慧管理。

  2023年,梁溪区出台《梁溪区教育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今年已经进入第三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建设“数字基座”,重点解决数据分散、系统不互通等问题,实现组织、消息、物联、应用、数据的统一,对学校布局、资源配置、教师发展、学情追踪、安全态势等核心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形成“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动态预警—精准干预”的一体化体系。

  2025年,我们还将发布《梁溪区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进校园、进课堂创新行动方案》,以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决策范式革新,提供资源均衡配置的智能解决方案,支持教育供给侧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

  打造适合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支持体系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锚定“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战略目标。根据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梁溪区利用AI技术让育人方式向“质”变与“智”变转化,以数字化转型为支点,打造“数据驱动—精准识别—个性孵化”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新范式。

  我们依托多模态数据采集与认知计算模型,创新开发包括学习表现、兴趣倾向、优势智能、高阶思维等指标在内的“创新素养雷达”,结合已有的表现型素养评价平台,通过“数字画像”动态捕捉、精准识别每个孩子的优势和潜力。

  同时,我们还将加快推进区域AI沉浸式体验中心建设,与已经投入使用的区域虚拟仿真实验室、“AI创客工坊”、少年工程院等一批人工智能创新空间,形成“五育融合”的体验式、沉浸式、场景式智慧场域集群,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协同育人层面,我们积极构建数字化“教联体”育人新模式。上线“溪心慧育”数字家长学校,推出家庭教育精品课程,实现资源精准推送。筹备“家校社数字化协同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一图统揽、一键预约、一屏管理”,促进良好家庭教育生态的构建。研发“梁溪少年行资源智能开发平台”,将“红色研学”“历史古迹”“非遗工坊”“AI创客”等实践课程纳入资源网络,绘制区域德育资源地图,有效形成覆盖全区的德育网络。

  构建深度学习特质的智慧课堂新样态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构建开放性探索的学习形态。以数字化赋能的课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2023年以来,梁溪区大力推进“1+3+X”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今年,我们将深入探索数字化赋能的“深度学习·思维课堂”区域课改新思路。基于“梁溪名师在线”建设的“数智梁溪”教学研一体化平台,以智能教研助力深度教研和课堂提质;通过“课堂智能分析系统”,确定教学难点、痛点、堵点,并据此设计序列化的教研“主题链”,构建“需求牵引—分层赋能—数字融通”多维教研体系,让教研资源精准对接、改进每一节课。生成教师能力发展热力图,精准推送培训课程与研修方案。在AI赋能备课的基础上,催生“教案生成—PPT制作—资源多模态生成”的设计迭代,进一步深化“任务单+”教学升级提质行动。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课堂人机协同互动”工程,构建“认知协作—情感交互—决策优化”人机协同系统,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AI学伴建构”,围绕学生“自主探究—人机互辩—成果表达”新流程,打开学习空间,创新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为未来学习奠基。我们将全面推进智能作业系统“AI智慧作业”,研发“作业—课堂—评价”数据贯通系统,构建“分层诊断—动态适配—素养画像”三位一体的智能作业新范式,系统依托认知诊断模型与多模态学习分析技术,实现作业分层设计、动态难度调节和素养发展可见,打造“减负提质”背景下智能作业的“梁溪样本”。

  站在时代的风口,AI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赛道,也为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突破口。新的一年,梁溪区将深刻认识AI赋能教育的战略意义,以此为重要驱动力,抢抓改革机遇,加强创新实践,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梁溪样板。

  (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局长 周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