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教育周刊

创新育人路径,培养“向阳”儿童

  □吴文才

  无锡市滨湖区溪岸观邸实验幼儿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梁溪河畔,是一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自2016年建园以来,幼儿园始终秉持“为孩子创设缤纷的世界,谱写绚丽的成长序曲”的办园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园本课程的实践与优化,摸索和创新育人路径,致力培养具有“向阳”特征的中国现代儿童。

  创设环境育人,浸润向美之心

  幼儿园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理念为基本原则,透过儿童视角,通过师生共创的方式,贯通室内外活动空间,打造开放、自由、有趣的园所环境,激发幼儿发现美、欣赏美与表达美的能力。

  一方面,幼儿园打造自然融入的户外环境。根据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合理划分户外创美区、户外扮演区、户外音乐区等户外游戏区域,满足幼儿户外游戏需求;利用多样化自然资源,创设沙池乐园、亲亲池塘、林间小屋、奇妙山坡等,支持幼儿在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中,全面调动多种感官,感受自然之美。

  另一方面,幼儿园打造了融入民族文化的室内环境。幼儿园以市级“十四五”课题“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为引领,结合门厅、廊道、中庭、功能室等空间特点,围绕不同主题,打破年龄段壁垒,形成了“只此青绿”“龙的传人”“扎染坊”等公共视觉环境。同时,幼儿园将民族文化元素转化为班级生活的主题元素,唤醒幼儿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实现对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丰富园本课程,塑造向上之格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强调“需重视增强儿童体质,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为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托,在原有的园本课程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幼儿一日生活和学习,以幼儿健康发展核心经验为主要抓手,开展园部—级部—班组的三级教研,梳理形成问题清单,从三个层面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

  幼儿园挖掘一日活动的教育价值,探索儿童自主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实施整合化、差异化、游戏化的课程实践路径,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主生活能力。

  幼儿园聚焦户外体育活动现场,作为“江苏省篮球特色幼儿园”,重点以篮球为载体,深入探索篮球与体育器械的组合玩法,自主研发幼儿篮球韵律操和幼儿篮球游戏,提高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

  幼儿园多维途径开展生命教育,以“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和保护生命”为路径,开展小小牙医、宇宙面包师、急救员等体验活动,以游戏化的手段帮助幼儿了解生命的意义,并引导幼儿亲身参与种养活动,感受生命的奇妙和美好。

  拓展综合实践,赋能向乐之行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积极主动挖掘周边资源,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入社会、走进自然,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直接感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引导幼儿在真实的生活和学习场景中,实现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深度探索,提升对身边人和身边事的敏感性,在“行走”中获得更多“向乐”体验。

  幼儿园组织小班孩子走进仙蠡墩公园,捡拾秋天的果实和树叶,寻找吴文化的故事,感受家乡的人文历史。中班孩子前往无锡广播电视台,体验播音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大班孩子组建“向阳”足球队,来到学校附近的足球俱乐部,参加酣畅淋漓的足球比赛,在团队合作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同时,幼儿园尝试以社会实践为途径,联合小学,开展走进小学、小小志愿者、超市体验官等幼小衔接系列活动,帮助幼儿完成自我角色转变,实现由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协同家园联动,滋养向善之性

  幼儿园以和谐教育生态观为指引,不断尝试组建新型园、家、社共育模式,构筑有温度、有力量的家园互动样态,帮助幼儿在温馨、民主、愉悦的人际关系中,感受人与人彼此尊重和关爱的氛围。

  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和家庭共同走进社区,在“邻里节”中表达对社区老人们的关爱,开展社区环境调研,自制环保宣传海报,开展小组化公益环保行动,聆听老兵讲战斗故事,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看智慧社区的建设,感受来自全社会的关心和爱。

  幼儿园主动吸纳家长、社区资源进驻幼儿园,发挥专业特长,开展“鸡毛信”话剧表演,开设道德讲堂,为孩子们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

  幼儿园强化家庭专业指导,以“亲子游戏”为路径,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主题学习反馈、幼儿成长手册、家长课堂等手段,为家长提供亲子游戏建议,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为孩子营造温馨、愉快的成长环境。

  (作者系滨湖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