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源头活水汇成“新”潮澎湃

——从全国两会看科技创新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多次提到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们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

  今天的中国,科技春潮加速奔涌;今年的两会,创新成果被代表委员和部长们频频点赞。

  “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我们‘创新能力有新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梦想’号等也让我们倍感骄傲。”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义强代表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各领域各行业“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处处都能看到向“新”而行的姿态。

  “当前创新生态更加活跃、包容、开放,科技新突破、新应用不断,我们科技工作者也深受鼓舞。”“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代表认为,科技创新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创新主体日益多元化,创新的影响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不断打开人们的想象空间。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复兴号”“时速600km高速磁浮”等关键技术科研攻关,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江华委员更深刻地体会到,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激活了创新“一池春水”。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委员团队成功研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再创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新型举国体制下更高效的协同创新让我们在竞争中不断超越!”

  陕西汉中,中航工业陕飞部件厂飞机铆装钳工专业首席技能专家赵平代表带领团队突破了航空制造技术瓶颈。“政策精准滴灌,让我们扭住特色科技产业的‘牛鼻子’。”赵平说。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中国诚通董事长奚正平代表以一个个生动例子阐释金融与科技的双向奔赴。“很多科技创新项目投入大、周期长,需要‘耐心资本’长期伴跑,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两项重点任务进行部署。

  “‘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委员说,随着我们在这一领域的不断积累,人形机器人将进一步刺激我国相关产业链裂变发展,激活巨大的新增市场潜力,重新定义工业、农业生产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革命性内生动力。

  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在“代表通道”上,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代表说,小米作为制造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将继续坚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走高端化发展的道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低空经济’连续两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凸显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代表说。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支持、技术的不断进步,低空经济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可能性。

  蓄积创新动能,汇聚源头活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走稳走好科技创新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在现代经济大潮中勇立潮头。(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