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202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如何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培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列入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

  “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大量科学家、高科技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供电局变电智能作业班副班长周敬余说。

  “拼了命琢磨技术、考证升级,工资涨幅却不大。”不少来自一线的代表委员反映,部分职工的技能价值不能直接体现在工资中。

  “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部署,令不少代表委员倍感振奋。

  工资待遇是衡量技能人才价值的标尺,发展空间则是决定技能人才工作满意度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推出“新八级工”制度,并规定聘用到特级技师岗位的人员可比照企业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首席技师薪酬待遇可参照本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标准确定或根据实际确定。同时,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推动各地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自主评价,支持技能人才提技提薪。

  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加强职业院校建设,是其中关键一环。

  “我们正在逐步构建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互认互选的职普融通课程体系,促进技能人才培育成长生态更加优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说。

  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还要持续营造技能型社会的浓厚氛围,从根本上扭转“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

  (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